第368章 商业~(第2页)

 刚被他父亲熊了一顿,便趴在许贯忠怀里求安慰了。

 此处是全州治下,在高丽半岛南端,百姓还算安置的早,而且气温气候也适宜,相对来说还好些。


 往北到杨州附近,基本上都说不上富裕,最多算是刚能吃饱罢了。

 “大概还记得,政和二年我第一次领兵下山,好像是去寻一个姓李的唤作李大善人的麻烦,只他家,就有家财十万贯,一度让我对大宋的物价产生了怀疑。”

 王烨摇摇头,继续道:“要是一平均,他们村都是家财千贯的富户,所以咱们梁山这种平均百贯家底的,确实不能算是富裕。”

 “主公为什么突然又发这个感慨?”许贯忠道。

 王烨这个人,每个月都有几天不正常,许贯忠已经习惯了,但是这突然的开始扯这些有的没得干嘛?

 从赤贫,两三年弄到家底百贯,还不满意?

 想什么呢?

 “只是觉得咱们梁山治下太平均了些,家家户户的,屋舍差不多,院墙差不多高,吃的也差不多,这不太正常。”王烨道。

 “财不露富,咱大宋百姓习惯了不出挑。”许贯忠道。

 如果只是都种地,那自然的家家户户应该差不多,毕竟分的田亩差不多,可是这里面还有军属呢?

 那群杀才死心塌地的跟王烨混,都是因为爱吗?

 一个个的也是不少挣家底的。

 “这个不太好,贫富差距太大固然不好,可是这般情形,我也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担心大家都穷?”许贯忠问。

 “这只是一方面,主要是觉得不合理也不合适。”王烨道,“你可见刚刚挑担过去的货郎,他只是卖些针头线脑,小孩玩具,可是我看了下,这人一天的收入恐怕是超过三贯的,纯利应该也有一贯。”

 许贯忠想了想,嗯,应该差不多。

 “这人身手也不错的。”许贯忠道。

 这人明显是在大宋便是做这个的,一般没有些本事不敢走街串巷的。

 “你看,这就是问题,到了咱梁山治下,还得有些身手武艺才能做这些吗?”王烨道。

 “我倒是对咱梁山的治安比你有信心,只是人是有局限的,以前没做过小买卖,到了梁山也未必会做。”许贯忠道。

 “可是做买卖富裕的更快啊~”王烨道。

 梁山就是没本买卖做太多,才让梁山快速富裕的。

 “以前你说过,商业的底层逻辑是生产物资的持续增多,粮食,衣物,各种商品货物增多,然后才有财富,只做买卖哪里能成?”许贯忠微微皱眉,把王大宝换了个手。

 玩累了又哭了会,就睡着了。

 “商业的本质是互通有无,必然是要有才有通的必要。”王烨道,“只是如今一路走过来,倒是觉得咱们梁山的商贾太不活跃。”

 许贯忠点点头,这倒是说的对,“所以你想把官营的买卖,改成私营?”

 对商贾,许贯忠倒是没什么看不上的,实际上从两人谈话用词也能看出来,许贯忠受王烨的影响很深。

 梁山商贾不活跃才是正常的。

 大宗物资买卖是官营的,从梁山开始,就是朱富负责,然后王烨的母亲,王韩氏接手,后来转到户部。

 包括最挣钱的酒、私盐和肥皂生意,以及官办的水泥厂、砖厂,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官营。

 而且梁山治下,就是济州岛百姓,也不过安家两三年,没有发展成大商人的积累。

 许多物资,比如棉衣、粮食又都是受控物资,更是不允许自有流通买卖的。

 “初步有这个想法,所以想跟子安兄聊聊。”

 许贯忠想了想,还是摇头说道:“不适合大动,咱们如今大田、大邱、汉城三处建城还没完,你的三年义务教育也还在起步阶段,花钱的地方太多。官营改私营便是长远看有好处,一时之间必然是影响梁山收入的,咱们如今把这部分钱赚了,然后集中起来办大事,应该也不错的。”

 王烨点头,这大概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了。

 “那便先让户部研究下商税的事情,然后逐步剥离一些不必要的管控产业吧。此事让他们初步拟个条陈,然后直接来寻我商议吧,这个我还多少懂一点。”王烨道。

 许贯忠点头,王烨这就是谦虚了,他应该是梁山上最懂经济的了。

 “对了,还有一事,日本那边马上就要动手了,你有没有什么安排?”许贯忠问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