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遇袭(第2页)

 挂出错的概率很低,为什么还费时费力的去做这事?

 因为有些事情,必然是要逐渐步入正轨的,作为户部,不做人口普查怎么行?

 而且调查的时候,也是做户口本,嗯现在叫路引的时候,同时也是对户部上下官吏的一次大历练。

 因为梁山的官吏是到镇的,最基层的官便是镇长。

 是的,是官,不是吏。

 所以才能直接的一竿子人口普查到基层,不

然的话,就只能把这事交给村长自觉上报了。

 管中窥豹,便能看出,梁山是做了很多事的,自然也补充了不少官吏。

 官吏增多,俸禄还提高了,梁山财政能支持吗?

 答案是能。

 实际上梁山现在很富裕,除了税收不错之外,更重要的是官营的几项生意,白酒、盐铁、大宗物资买卖如今的收益都不错。

 当然这些最多让梁山财政不紧张,可以持续发展,而不会富裕,真正富裕是因为抢劫。

 打下日本之后,其中光收入的金银价值便超过了一千五百万贯,便是留存部分用来犒赏征战士卒,还剩下千万贯富余。

 何况石见银矿已经开始投产,这是持久的收入,这地方白银的产量真的很高。

 吕颐浩到日本,从岛屿开发难度以及开发顺序来说,应该是关中平原(原平安京、大阪所在平原)、九州岛、本岛南侧,然后本岛北面,最后四国岛。

 但是不行。

 吕相公要先安定本岛北侧。

 就因为石见银矿。

 稳定日本之功劳,诸位未必能看到,不如真金白银来的实在。

 这便是吕颐浩给的理由。

 很好,很强大。

 王烨能说什么,于是便改了日本岛开发规划。

 王烨说贵金属不算真正的财富,自然是有些偏颇的,虽然白银不能直接吃,但是可以从大宋买东西啊。

 大宋一直是缺银的,从一两白银换一千五百文便能看出来,银贵铜贱~

 嗯?

 铜也不贱,所以大宋铸造的铜钱一直是掺有其他金属的,中间还弄出来当十钱这种坑爹玩意儿。

 王烨的宏观经济学也是半桶水,这种贵金属的宏观管控,王烨也不太懂,只是明白,大量真金白银进入市面,是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的,所以只能分批次投入市场。

 当然是分批还是一次投入,梁山有钱是肯定的。

 而王烨有限的经济学知识告诉自己,有了钱,作为个人可以存,但是作为一个国家,那还是花出去的好。

 举例说明,梁山拿出三百万贯修路,雇佣百姓,那这三百万贯就会到百姓手中。

 然后百姓手中有了钱,便是有存起来的,必然自然也只是一部分,剩下的还是要花的,便是有二百万贯用了买些东西,比如衣服、吃食、家具,建房子···

 那做衣服、吃食、家具,盖房子的人是不是也就赚到钱了。

 钱还是那么些钱,不过是转了一圈,但是多了那条路,多了衣服、吃食、家具、房屋

 资源加上劳动,于是增加了财富。

 这也就是gdp概念的底层逻辑。

 违反常识的一个概念,就是地震之后,gdp是增加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而对于花钱,大家都是专业的,只要给钱,就一定能花的出去。

 怎么花?就需要王烨这个扛总的拍板。

 王烨这个人也不太会,只会一些理念。

 当先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先给礼部拨款二百万贯,弄好三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

 然后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设高丽南北贯通的大路,不要那么小气,直接上水泥~

 水利是农桑之本,挖沟,挖渠,打井,总要把人家没开发的土地做好开发~

 然后是社会福利,大宋朝廷有的社会福利院,咱们也安排上,敬老院、抚幼院都安排上,又花不了多少钱,还能哄媳妇开心,挺好的。

 有钱,有人,那就干呗。

 所以梁山生机勃勃的场面不就来了吗?

 百姓勤劳、官吏清正,这就是太平盛世啊。

 只是这个世上,总是有人见不得别人好,总是想着弄出些事情来,破坏一些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十月十八,王烨嫡长子王大宝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