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建国自立


 不得不说王韩氏对人的认知可能更准确一些,杨再兴到底是没有做成王烨义子。

 只做了徒弟。

 当然,徒弟和徒弟也不一样,师傅和师父是两个事。

 王烨便是杨再兴的师父。

 正正正经磕头敬茶,然后广而告之的徒弟。

 杨再兴拜师之后便从杨家搬到了齐王府,可以理解成儿徒,半个儿子,半个徒弟那种。

 许贯忠曾经来信,担心王烨误人子弟,但是王烨表示问题不大。

 因为杨邦义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并没有太大的自信,所以儿子是读书练武都准备着的。

 如果自己能在文官中混出名堂,那自然是让儿子走仕途经济;若是不能,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军。

 当然,现在王烨看上人家了,那自然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如今这便是一步到位了。

 王烨武艺固然不算是天下顶尖,只是靠开挂才成就了如今看上去天下无敌的江湖地位。

 但武艺还是认真练的,并且练的还不错,再说杨再兴的武学基础已经打得比较好了,教起来轻松。

 便是学问,王爷也不算差的,四书五经也是熟读的,二十四史也快背下来了,没办法,宗泽既然重新认了王烨这个徒弟,是万万不能容忍他不学无术的。

 王烨书读的不错,尤其兵法,一直都在学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王烨可能是最合适教杨再兴的,文武双全的吗。

 而杨再兴本身也···

 很好学!

 这个好学不是十二岁的杨再兴不贪玩,而是因为教的人是王烨。

 王烨在梁山,那是什么地位?

 简直就是活在人世间的神话啊!

 杨再兴心中真正的偶像,看见王烨的时候,眼睛都是冒光的。

 这种情况下,那王烨自然是教什么,杨再兴便努力认真学什么。

 说抖大枪三千次,那就不会少一···

 嗯~

 如果少了,那只能是数没有数对。

 杨再兴数学上的天分不是很好,九章算术都学不明白。

 读书上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说学武的话~

 那杨再兴可真算得上是天生的武学奇才。

 和武松很像,什么武艺都上手很快,按照周侗老先生的说法,杨再兴天生适合练习枪法。

 按照周侗所说,学枪有一项天分是很重要的,便是臂长。

 不是说胳膊短不能练,而是顶尖的那种枪手,必然是胳膊长的。

 通常情况下个高的人胳膊都长,而身高臂长的人,在学枪的第一步找臂便占优势。

 找臂(借于拳),找臂实际上是找足,胸腹空空手足相通,一棍直点,劲力从脚下直灌棍端,一棍要将砖墙戳出窟窿,这叫找臂。

 第二步找腰,长兵器,大部分走腰。练腰身最好就是扑步涮枪,或者是劈挑法,只是此艺有伤腰之忧,所以艺练拦拿扎最好,最稳,基础也最好,就是耗时长些。

 练好这两步,枪法便算是入门了,后面还有埋步,滑杆,心力这些步骤,王烨自己本身也没有学的多好,暂时杨再兴也用不到。

 简单说埋步是为了步战,明步、暗步这些就是做步法欺骗,枪为百兵之贼吗。

 扎马步,稳下盘,然后练习骑术也行,马上枪法是有些不一样的。

 滑杆就是杜老大一枪过去,把王烨方天画戟弹开的那种枪法的技术基础,这项也很重要,王烨目前正在练。

 至于心力,是一种发力技巧,简单来说,就是端枪半个时辰,通体舒泰就合格了,是合理安排身体肌肉休息的手段。

 ps:以上不是为凑字,只是单纯的想让人了解一下传统武术。

 王烨对自己的武学天赋很有逼数,所以在杨再兴这里,王烨更多的是教他对敌。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用枪杀人。

 这一点和当初孙安教给王烨的剑法很像,就是那种简单直接的杀人技巧。

 王烨在战场上毕竟好多年了,一直都是骑将,战场上冲阵的枪法又不同,少了许多花哨,更多的是一击必杀。

 毕竟两马相错基本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

 一些高端技巧,王烨虽然不太会,但是他知道怎么练和怎么使的,比如回马枪~

 就是杜老大那种不勒马的强行回马枪;

 还有那种一枪抖出九个枪头的高端技巧。

 虽然杜老大打王烨都是一合撂倒,但是这些压箱底的绝招杜老大都教给王烨了。

 王烨问杜老大能不能教,杜老大说随意。

 王烨已经规划好了,等哪天自己教不了杨再兴的时候,就把他送杜老大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