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李俊要回来了(第2页)

 而且各种福利待遇加起来比大宋禁军更好。

 “宗师教我。”遇事不决问宗泽,这是现在王烨的日常了。

 “有什么教的,百姓近六百万,官吏日多,花的钱多些不也寻常。”宗泽倒是不在意。

 “六百万百姓也还好吧,还没有江浙路一路百姓多。”王烨道。

 “所以你是觉得咱们官吏多了?”宗泽问道,人家一道当然没有梁山官吏多的。

 王烨挠挠头,嘿嘿一笑,“我自然是知道,咱们跟人家江浙路不同,只是私心觉得官吏需要百姓养活,太多了容易出问题。”

 “大宋三冗之害不远,你有此想法也

对。”宗泽道。

 王烨这人还是有些毛病的,比如从心底对文官的防备。

 宗泽能理解王烨对文官这一群体的不信任,毕竟看到的大宋官吏,确实是贪官污吏多些,但是矫枉过正了也不好。

 好在王烨是个做事讲道理的,能把喜恶压在心里,平日里处事还算公允,只是~

 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以县衙为例,有知县、县丞、主簿、教谕、都头、巡检、书吏以及各佐吏,一个县衙不算衙役,便有大小官吏二十余,真不算少了。”王烨道。

 宗泽继续抚须,却是心中悚然,人年纪大了,最忌讳便是自满,因为觉得自己见识多,便否认别人,真心中认为一个人什么样,便容易听不到正确的话。

 王烨固然认知有些偏颇,自己在这事情上做的似乎也不对。

 “此事是为师想岔了,大宋百年官吏这般做的,便跟着学了。仔细想想,咱们的县比大宋的县小一些,倒是不好学的。”宗泽道。

 “师父不用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实际是咱们所有人犯的错,或者说我也不知道算不算错。”王烨摇摇头,“当初是官吏不足,一个县衙一个知县搭架子就过去了。后来觉得知县权力太大,便多了县丞,再然后觉得税收、县学那么多事,便又弄出许多部门,想着把县衙搭全。”

 “当初不全的时候日子也过来了,也没有那么多的知县犯错。”宗泽道。

 “我只是担心咱们走了错路,有拿县丞监督知县,再找人监督县丞,这样下去,官吏会太多的。”王烨道。

 王烨见识过一天只工作两个小时的“官吏”,所以对扩大官吏体系一直心存警惕。

 而官员又是一个天然求稳的集团,真正有权力做事的,对下面的一方主政官,天然防备,分权就是最好的稳定手段,所以才会出现府衙县衙官吏越来越多的情况。

 “此事老夫自去处理,你莫要插手太多。”宗泽道。

 这事得罪人,而且很得罪人。

 “这事还是我来的好,也不能一直就做好人不是。”王烨笑了笑。

 “梁山能成事,是因为你,这两年百姓上山的多,你便更要做好邀买人心的事情。百姓大多见不到你,他们见到的是下面的官吏,所以对你是不是忠心,要看官吏如何待他们。”宗泽道,这意思就是不好得罪下面官吏体系的。

 “邀买人心的方式有许多,归根结底是让他们觉得跟着我有好处,能吃饱穿暖,还能有钱,那自然安稳。”王烨道。

 “所以还是你说的宏观经济,各州县报的大项目,你便都同意了?”宗泽问道。

 “有理有据的,自然是不好驳回的,同意个七八成吗,这开支自然是有些水分的,把水分挤挤再做。”王烨道。

 “便是七八成同意,明年财政上也会紧张,枢密院扩军两万的事情,可不能同意个七八成。”宗泽道,对什么是立身之本不能弄错的。

 王烨点头笑道,“那是自然,只是李俊要回来了,又是一千多万贯即将入账,这底气就又足了一些。”

 “哦?那还真挺好。”宗泽笑道,“阮小五呢?”

 “五哥留在南洋,准备下一步拿下麻逸。”王烨道。

 麻逸就是后世吕宋岛,之前李俊已经在达古潘建了一个江州城了。

 宗泽摇头失笑,所以这徒弟是真有天命在身吗?事情做一件成一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