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瑰宝(第2页)

 朱棣也热了,抹了把头上的汗,又松了松领口,仍是觉得燥热难当,“三宝,把窗户打开透透气。”

 “是,王爷。”三宝应了一声,走到窗边打开窗户。

 少顷,蒸汽消散大半,视线顿时清晰起来,燥热感大大降低。

 窗外的雪花偶有飞舞进来,立即融化,凝结成细小水珠,点缀在地板上。

 朱棣循着窗户望去,目之所及,银装素裹,不由心驰神往:“此等景象,当策马狂奔,若有敌来犯,雪下杀敌,染红漫漫大雪,何其壮哉!”

 他被禁足在府这么久,早就想出去透透气了,但锦衣卫看得实在太严,而且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也不敢触霉头。

 李青听得出他的憋闷,只是尴尬笑笑,旋即,也望向窗外。

 房屋、院墙、小路……皆是白茫茫一片,蔚为壮观。

 朱高炽造完最后一片羊肉,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儿,见李青怔怔出神,好奇道:“青哥也喜欢赏雪吗?”

 李青含笑点头,“在金陵可看不到这样的景象。”

 “金陵几乎都不下雪,偶尔下个雪也是立即融化。”徐妙云笑道,“不过这里和金陵差远了,金陵四季如春,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更是鲜有能比拟,这里不过是苦寒之地罢了。”

 “燕王妃此言差矣。”李青拱了拱手,“这里虽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但也有它的特点,苦寒中带着生机,苍凉中带着壮阔。”

 李青看着极远处的长城,虽看不真切,却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自始皇大建长城外,唯大明最建长城最为上心。

 一些史学家认为,建长城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死了很多的人,是劳民伤财之举,甚至秦王朝因此覆灭。

 修长城可谓是,槽点满满。

 但李青来了这时代,他才知道长城的作用有多大。

 它绝不是只给后世留下了历史文化遗产,这坚固的堡垒,对关外异族的战力削弱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长城不仅是明面上的长城,更是心里的长城,它伫立在那儿,百姓的心就安。

 外族来了,百姓不会第一时间想着逃生,而是想着守城。

 试想一下,敌人来了,城上朝廷大军奋死坚守,城下的百姓难道不感恩朝廷?

 这无形之间把君民关系拉的更近了,而且还能加强民族凝聚力。

 同时,长城对关外异族的心理,起着很大的负面作用,它静静伫立在那儿,异族的进攻欲望、士气就会减少大半。

 长城,华夏历史上最闪耀的瑰宝!

 鹅毛大雪还在下着,那万里冰封的波澜壮阔,让李青豪情迸发,情不自禁的吟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朱棣眼睛迸发神芒,徐妙云眸泛异彩,小胖连菜都顾不上夹了,尽皆惊叹。

 只听李青继续吟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许久,李青才从激荡中清醒,见所有人都在直勾勾地盯着他看,讪笑道:“你们……怎么了?”

 朱棣心潮澎湃,脸孔涨红,激动的难以自已,嘴巴张了又张,愣是没想出该如何表达。

 徐妙云见他憋的辛苦,忍不住开口赞道:“这首词前不见古人,后…很难见来者。

 当,千古绝唱!”

 “青哥大才啊!”朱高炽心向神往,一脸叹服。

 老二朱高煦挠了挠头,小声道:“净吹牛。”

 朱高炽一脸严肃,“你懂什么,这叫心性,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