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战爆发


 “好像见到谁了啊?”穆卓儿蹙着眉问。

 “李…李青。”

 “啊?”一向沉稳的穆卓儿猛地起身,“阿蛮,你真见到他啦?什么时候,在哪儿?”

 “就在离咱们大营不到十里的地方。”阿鲁台嘴角泛起苦涩,但很快收起负面情绪,认真道:“王,明军可能来了。”

 “呵呵……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谋划了这么久,就等他们来呢。”穆卓儿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五十多岁她已不再年轻,但那双眼眸依旧充满野性。

 旋即,野性逐渐柔和,“他可曾受伤?”

 “不曾,他逃跑了。”

 “这样啊!”穆卓儿稍稍放松,随即抓住重点,“好像?”

 “昂。”阿鲁台皱眉道,“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他,甚至不可能是他,但我总觉得就是他。”

 穆卓儿眉头一蹙,“好好说话。”

 “哎。”阿鲁台讪讪道,“那人和当年的李青长得一模一样,无论是样貌,还是气质都一个样儿。”

 顿了顿,闷声道:“连欠揍的程度都一样。”

 穆卓儿瞪了他一眼,接着,疑惑道:“样貌?”

 “嗯,他还是二十岁的年纪。”

 “二十岁的年纪……”穆卓儿轻声呢喃,难掩失落表情,“应该是他儿子吧!”

 阿鲁台摇摇头:“亲儿子也不可能那么像,王,你是没见到,简直……就是他。”

 “就是他?”穆卓儿怔了一下,随即摇头,“这不可能,人哪有不会老的,再说了,我十多年前见过他一次。”

 阿鲁台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王,那我们……?”

 “继续按计划执行,运筹了这么久,总算是派上了用场。”穆卓儿嘴角一勾,“此次之后,我们离成功必定更进一步。”

 这一刻,她整个人透露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阿鲁台扶胸一礼,正欲告退,却又被叫住。

 “当时有多少人看到那个像李青的人?”

 “四十多人,都看见了。”

 穆卓儿点点头,“让他们过来。”

 ——

 “怎么还没来?”

 夕阳西下,仍不见李青回归,朱棣有些急了,走出帐篷望眼欲穿。

 在朱棣心里,李青的重要性不亚于这场战斗,甚至更有过之,他还指望着自己死后,李青照看着权力交接呢。

 望呀望,盼呀盼……

 临近傍晚,李青总算是回来了。

 朱棣长长舒了口气,但见李青很是狼狈,不由眉头一跳,“你怎么这副样子,是被发现了吗?”

 “嗯。”李青点头,“不过也不一定就暴露了。”

 李青将是当时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不过,经过了一些修改,比如:比马跑地还快。

 饶是如此,也震惊了一众大将。

 被鞑靼探子发现,还能活着回来,这位侯爷兼尚书牛逼啊……众将望着李青的眼神都变了。

 朱棣不以为意,哼道:“即便真猜到又如何?两百余里而已,急速行军下不过一昼夜时间,他们根本来不及转移。”

 老弱、妇孺、牛羊……别说一天,五天也未必能从容转移。

 尽管如此,朱棣也不想等,越早赶赴战场,对明军越有利。

 时间不等人,朱棣没二话,立即下令行军。

 休息了一夜,外加一个白天,将士们精神头十足,立即列队,挺进。

 ~

 李青是饿坏了,骑在马上一口酒,一口肉,好不快哉,一旁于谦都快馋哭了。

 “吃点儿。”李青递上烤羊腿。

 于谦摇头,眼睛紧盯酒袋。

 李青笑了笑,将酒袋丢给他,美滋滋地继续啃羊腿。

 一夜急行军,挺进上百里,简单休整了两个半时辰,大军再次进发。

 期间,李青射下两只海东青,身上都有记号,明显是被驯服过的。

 李青想拿来烧烤,被朱棣否了,用他的话说:这玩意儿虽然不能为己所用,但拿来当观赏之物也不错。

 傍晚时分,总算是接近了鞑靼部,远处亮着一个个小火点儿。

 “终于逮着了。”朱瞻基最为亢奋,“皇爷爷……?”

 朱棣扫了他一眼,哼道:“老实待着,想打仗天亮后再打;

 郑亨!”

 “臣在!”

 “你率五千骑兵迂回包抄,先断了他们的后路。”

 “臣遵旨!”

 “王通。”

 “臣在。”王通单膝跪地,抱拳听旨。

 “率五千骑兵,五千步兵,正面推进。”朱棣冷静下达军令,“薛禄,抽调神机营火铳手、大将军炮,为大军打头阵。”

 朱棣嘱咐,“王通你莫急着冲锋,带薛禄他们放完了炮,再让士兵发起冲锋。”

 “臣遵旨。”


 王、薛二人恭声应是,转身出了帅营开始集结士兵。

 角落处,于谦听到这一连串军令,眉头不由深深皱起,想了又想,还是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本奏。”

 朱棣抬眼瞧了瞧,其他将领也回头看向于谦。

 一时间,所有人都向于谦行注目礼。

 “你有什么本奏?”

 “臣以为……”于谦硬着头皮道,“夜间作战有弊于敌军,但也有弊我大明军,何况大军近乎疾行一昼夜,只休息了两个多时辰,此时开战并不是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