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震慑(第2页)

 工部尚书、左右侍郎、兵部侍郎、户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神秘失踪,没留下半点儿痕迹。

 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皇上突然病危,太子提前回京,值班太监被斩,诸多大佬神秘失踪……不管是知道些内幕的,还是全然不知的,都闭了嘴。

 朝堂上没有傻子,都明白是那些人打破了‘规则’。

 这次事件并未引起乱子,相反,群臣非常平静,甚至平静的有些不正常。

 没人为那些人伸冤,没人要求朝廷找人,甚至没人提起那些人,仿佛那些人根本就没存在过,和群臣没有一点交集。

 唯一提起的,只有那些人的家属。

 对此,朝廷表示一定会查,并派出厂卫四处寻找,为表重视,由太子亲自带队。

 ~

 中殿。

 小胖就着茶水服下药丸,吁了口气:“瞻基这次太冒失了。”

 “我倒觉得他做的没错。”李青扶着他坐下,“这件事要是这么淹了,那以后只会让某些人变本加厉。”

 “问题是……”小胖苦笑,“现在情况特殊啊!”

 李青宽慰道:“放心吧,他镇得住。”

 “唉…现在说这个也没了意义。”小胖捏了块糕点放进口中,冲淡嘴里的药味儿,“三宝下西洋至今已有两年,估计也快返航了,他一回来,海上贸易势必成为焦点;

 篡改后的遗诏内容,他们十有八九会重提出来,到那时又要闹腾了,瞻基毕竟年轻,到时候青哥你多帮衬帮衬,尽量撑到他度过难关,真正掌握大权。”

 “好。”李青点头答应,“其实你大可不必操这个心,他能力、手腕都有,在军队也有基础,不用两年便能彻底坐稳。”

 顿了顿,“三宝今年应该不会回来,他走之前说过要寻红薯,估计要浪费不少时间。”

 “红薯好吃吗?”小胖问。

 “还可以,但它的主要优点是高产,至于吃……煮着吃,烤着吃,磨成粉做饼,甚至生着吃都行。”李青笑道,“味道嘛,有点儿甜。”

 “那应该挺好吃的。”小胖又往嘴里塞个块糕点,他最喜欢吃甜食,但,红薯怕是吃不上了。

 闲聊了会儿,小胖又将话题引向朝政。

 “这两年边关一直安定,估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如此,目前大明的隐患并不在北方,而是在南方!”

 李青问:“你是说海上贸易?”

 “嗯。”小胖点头,接着补充道,“我说的南方不是指大明的南方。”

 “交趾?”

 “对!”小胖担忧道:“下西洋的船必须在交趾补给,一旦交趾乱了,下西洋是不停也得停,只能做一下周边小国的生意,

 问题是……随着靖难功臣凋零,能扛大旗的后继无人,虽然会打仗的挺多,但,能做帅才的却几乎没有,张辅也老了啊。”

 李青想了想,“还记得卫青吗?”

 “他被关大狱了。”小胖说。

 “啥?”李青目瞪口呆,“不是……为啥啊?”

 “三个月前,他上书称缺乏弓箭,请拨弓一万、弦二万、箭三十万。”小胖道,“当时我批了,后来遭人弹劾贪污公款,我就把他下大狱了。”

 “你这也儿戏……”李青突然醒悟,“是为了给太子铺路?”

 小胖笑着点头:“瞻基登基后,把他释放,再来个官复原职,又是一份天大的恩情。”

 李青无语:你还挺会打算。

 “青哥,你认为他能扛大旗?”小胖问。

 “此人的履历我看过,建文元年太宗骑兵靖难,同年攻克蓟州,他当时还是百户,就率着部下投靠了太宗。”李青道,“建文元年投靠太宗,和太宗入驻南直隶后投靠,有着本质区别,忠诚这方面没问题;

 建文之后,他升任都指挥佥事,后又在山.东沿海防倭,永乐十四年率军在登州平倭,永乐十八年唐赛儿叛乱,他的战绩更是傲人。”

 李青欣然道:“他以一千骑兵,昼夜兼程驰援,斩敌两千,生擒四千,后皆斩首,一举击溃了叛乱的中坚力量;

 虽说叛军战力比不上明军,但他赶到时也是疲劳之师,一千对六千,能有如此战绩,实在难得。”

 小胖不太懂军事,犹豫道:“他…能行吗?

 交趾一旦乱起来,可不是数千

,而是动辄数万,甚至小十万啊!”

 “话是这么说,但你得分情况。”李青笑道,“交趾大乱子、小乱子有过;

 但,全都被碾压式的平定,他们对大明已经产生了畏惧,也老实了太多,而卫青这种打仗以生猛着称的将军,最适合应对这种情况,一样的能力,他的打仗风格更吓人;

 且交趾的叛乱,远没有布政使上报的那么大,上十万的叛乱就没有过,不过三两万人罢了,不信你去问张辅。”

 “嗯……”小胖迟疑道,“他真能行?”

 “那还能有假?”李青自得道,“卫青一直在前阵战斗,又有平倭经验,非常适合在交趾那样的环境下作战,且他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山.东都指挥使,太宗都夸此人不凡,颇具帅才呢,

 再者,你以为我那么多年监军白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