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讲故事,论英雄(第2页)


谁是英雄啊?”

 这是个深邃的问题,李青竟一时被问住了。

 曹操?那必然不是。

 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哪里称得上英雄,曹操是个很有作为的枭雄。

 沉吟许久,李青道:“三国英雄者,唯刘备,刘玄德。”

 小时候看三国,他喜欢刘备;长大后看三国,他喜欢曹操;如今的他再看三国,他还是喜欢刘备。

 论三国英雄,无人与出刘备其右。

 “是那个卖草鞋的刘备?”小家伙儿还小,主要功课是学字,对历史一窍不通,还是从故事中知道的刘备。

 现在的他只知道,刘备是卖草鞋的。

 “对,就是他。”李青笑道,“英雄不论出处,他后来也成了很厉害的人,他是英雄,也是好人。”

 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刘备一生未曾屠过城,死前还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人,又岂是伪善?

 “嗯,孩儿知道了,干爹接着讲故事吧。”

 李青点头,又讲起了新三国。

 他喜欢老三国多些,但新三国的打戏更出彩,便以新三国为蓝本,给小家伙儿将了一遍‘三英战吕布’。

 小家伙儿听得入神,意犹未尽的说:“干爹,后面呢?”

 “很晚了,回屋睡吧。”李青笑道,“明儿就要回去了。”

 “那好吧。”小家伙儿怏怏点头,随李青回了屋。

 …

 次日。

 李青天不亮就起了,将《永乐大典》正本搬上马车,然后去买了包子。

 早饭后,李青驾着马车,赶赴金陵。

 ~

 这次不同以往他一个人赶路,但为了赶在中秋节前回去,李青也是加足了马力。

 换马不歇,日夜兼程,总算是在中秋节当天进了金陵城。

 到家时,都快傍晚了。

 朱允炆得知师父、师兄都回来了,拄着拐杖来到前院,脸上沟壑都舒展开来,笑着说:

 “还以为今年中秋节,你们不回来了呢。”

 “团圆的日子,不回来怎么能行?”李青笑了笑,问道,“那孙子呢?”

 朱允炆撇了撇嘴:“哄他闺女呢。”

 “嗯。”李青点头:“我去稳住他,你让人把大典搬去书房。”

 虽然朱祁镇不是皇帝了,但这种事到底上不了台面,万一让其发现脸上也不好看。

 “嗯,好。”朱允炆有些幸灾乐祸:四叔泉下有知,会不会气得跳脚呢?

 真是……想想都开心。

 朱允炆乐呵呵地去叫人搬书。

 ~

 “哇啊哇啊……”

 大老远就听到婴儿在哭,接着是一阵拨浪鼓的咚咚声,然后,朱祁镇的无奈声响起:

 “哎呦哎,闺女你可别哭了。”

 “是不是饿了啊?”

 “有可能。”朱祁镇回了一句,正欲起身,突然一怔,抬起头看向声音来源。

 “李青?”朱祁镇惊诧道:“你怎么回来了?”

 李青脸一沉:“竟敢叫我大名,皮痒了是吧?”

 “……这不是激动了吗?”朱祁镇脸色讪讪,旋即又埋怨道,“当着我闺女的面儿,你就不能给我留点儿面子吗?”

 “她现在又听不懂。”李青翻了个白眼儿,走到一旁坐在亭下长椅上,“日子得滋润吧?”

 “哎,挺滋润的。”朱祁镇嘿嘿笑着,感慨道:“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啊!”

 “先生你先坐会儿,我把孩子给小钱送去。”

 “嗯,去吧。”李青倚在长椅上,心情愉悦放松。

 同样不上朝,但在京师就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里才是真正的家。

 没一会儿,朱祁镇去而复返,在李青身旁坐下,问:

 “先生都回来了,想来朝局稳定了,是吧?”

 “稳定了。”李青吐出一口气,“这两年可把我累惨了,这次回来得好好歇歇。”

 朱祁镇好奇道:“他就这么放你回来?”

 “为什么不行?”李青揶揄道,“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小气且抠门?”

 “你看你,我不就问问嘛。”朱祁镇问:“这次住多久?”

 “过完年。”

 “豁~”朱祁镇啧啧道,“那他可真够大方的。”

 顿了顿,“我听说,朝廷兑换货币的政策,已经开始了?”

 “结束了,京师、天津卫两地,都已兑换完成。”李青讥讽道,“又不是你还的钱,你操的什么心?”

 “我在位时,铸的铜钱就不是钱?”朱祁镇反驳,“钱是他还的,但也有我一份功劳吧,再说,内帑我可是没少留给他钱。”

 朱祁镇哼哼道:“那些钱,足够他花三年。”

 ps:腰还是疼,今儿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