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仪式感 作品

第930章 不一样的见闻

 在其成年之后,以其出色的才华,名声迅速响彻大江南北,更是成为当朝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然而,她的丈夫在十几年前的那次北伐当中兵败被俘,拒绝金人的招降而被害身亡。

 清照大学士的人生阅历是何其丰富,虽然他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看问题往往能够直达本质。

 冷锋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她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而且更让她感兴趣的是,冷锋所创造出来的这些新鲜事物,以及对待北方流民的态度。

 都让他觉得冷锋此子绝非等闲,一个人就是再有才华,如果没有务实精神,或者具有能够成就一番雄图伟业的能力,最多也只是一个会流芳后世的文人而已。

 清照大学士虽然在朝堂之上不轻易参加朝政,主要是研究学术。但是她对当今天下的局势,看的比大多数的朝廷重臣都要清晰。

 而且她也不是那种迂腐的,只知墨守成规的文人。

 她和黄明礼观点一样,都明白一个朝代到了末期,就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异状之。对于当今天下的看法,两人也探讨过,最后他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苟延残喘!

 之所以他们现在还依附于朝廷,主要就是一直没有发现能够带领这个天下走出困境的人物。

 如果放在后世,以冷锋的观点来看,像黄明礼和清照大学士这样的人物,就是革命的先驱者。相当于李大钊和闻一多那类人物,他们也许没有从军打仗的能力,但是却有看透社会本质,能为先驱的精神。

 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说法。

 而且社会基础也无法提供给他们这样的条件,所以他们只能做着自己的学问,或者是依附于朝廷,梦想有一番作为。

 当清照大学士来到洪山庄外面,看到这些村民的精神面貌时,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觉得这些村民比她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人,简直就像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种精神面貌,就是她在做学问时所研究的道德经中所描述的那般。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终死而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从洪山庄外面所看到的这般景象,很有这种意境。

 但是却又比道德经中所说还要和谐,毕竟这些人的精神面貌,远非小国寡民可比。

 而且洪山庄外面的这些土地,看上去和其他地方也不一样。

 并不是说这里的土地有多么的肥沃,而是这些田地的布局和规划,看上去整齐又有条理。

 期间沟壑纵横,无论是排水灌溉或者运输,都很方便。

 在田间劳动的这些人,不仅精神状态好,而且他们的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如同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打理庄稼。

 还有沿河两岸那一排排的建筑和众多的作坊,都让她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仅仅是清照大学士,就是黄诗诗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

 虽然她的见闻和阅历比起清照大学士来说要浅薄许多,但是眼光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