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

 在后世以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而闻名,在明代,则是徽商发祥之地,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徽商富可敌国,连带着徽州也成了天下闻名的富裕去处。

 但这种繁荣和昌盛都只表面而已,徽州多山少田,本就是田少而人多的情况,所谓“其地在山谷之间,民鲜田畴,无平原旷野可耕种”,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徽州的田地无法支撑当地日益增加的人口,这也是徽州百姓大批投入商业的原因之一。

 而徽商依靠盐业、典当等行业暴富,聚敛起大量的财富,惹人耳目,给徽州赚取了一个富有的虚名,导致朝廷对徽州不断增加税收、大肆搜求,“自嘉靖以来,又益以不时之派,一岁之中,征求日多”,那些豪商巨贾大多有官面背景,有的是办法逃避苛捐杂税和各种临时加派,这些加税自然都压在了百姓和中小商贾身上。

 即便是豪商巨贾不逃避加税,他们毕竟是少数,朝廷的加派照样还是要压在百姓和中小商贾身上,普通百姓要么流亡、要么投寄豪门充当佃户,受害最重的便是那些“小有田业而无余货”的中产之家,“一更重役无不折而入于贫”。

 因此徽州地区自正德嘉靖年间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乃是大明大规模兼并的最早的地区之一,徽州的田土大多被豪绅大贾吞并,许多百姓被沉重的税赋压榨,家庭经济处于崩溃的临界,又无田土可以耕种,只能投身于商道,形成了“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其次”的局面。

 时至明末,朝廷加派愈发酷烈,中小家庭破产者比比皆是,大多借了豪商巨贾的高利贷为本金投身商道以殊死一搏,说是从商,实际上是替豪商巨贾打工,利润基本都被豪商巨贾通过高利贷抽走,所谓“业贾者什家而七,赢余者什家而三”。

 而徽州的豪商巨贾敛聚大量财富,受当地农业水平的制约,没有像江南地区一样将财富投入各种绣庄、工坊之中以生利,要么用以修葺祠堂、营造楼阁,要么奢靡享受、一掷千金,要么扶持子弟、以商改士,要么收聚奴仆、奴役佃户,要么干脆将白银统统藏在地窖中、化为银粉都不愿拿出来使用。

 徽商的巨富没有像江南那样形成动摇社会旧秩序的资本主义萌芽,反倒与旧秩序相互融合,让徽州整体更趋向于固化和保守。

 大熙兵进徽州之时,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上下矛盾越来越尖锐激烈、富者极富、贫者极贫的两极局面,中小商贾和佃户农户迫切希望推翻压在身上的大山,所以当大熙军进入徽州之时,这些百姓们夹道欢迎、甚至自发发起暴动配合,暴动的百姓冲进官府和豪商的庄园住家之中,将田契地契卖身契等等一概焚毁,留下一座座大门敞开的庄园乃至城池给大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