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术木偶 作品

170、内政会议-教育卫生业

 詹姆.李斯特到此也算是结束了,他收拾了一下回座位了。

 接着就是蔡绍基了,这位从座位上起身的时候,怀中就抱了一卷图表。

 走到支架前先挂好图纸,然后直接指着图表开口大声道:“大家请看,这是咱们西南非洲的文盲率以及育龄儿童失学率曲线表。

 大家好好看看,89%和51%,这两个数字,触目惊心啊!”

 蔡绍基这一先声夺人的做法,确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确实很惊心,毕竟南华公司的移民人口增长是越来越快的,随着大量人口入境,教育方面的数据自然而然跟着变差。

 而师资力量的匮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制约因素,这一短板将会长期存在。

 “大家再看这一张图,上面是我们的育龄儿童增长率,越来越高啊,但是缺乏师资力量,只能让这些学童依旧失学。”

 随着移民招募令的推广,移民中出现了全家一起的现象。

 这在早期的留美华人移民中很常见,后来的英国以及德国移民中越来越普遍。

 但是早期的英国移民大多是淘金移民,他们来到西南非洲后大部分人都涌集去了金山镇以及第二金矿区。

 这两个地方猬集了95%的英国移民,因为来的大多是成年白人。

 金山镇和第二金矿区基本上是白人自治为主,这两個地方没有教育机构,他们的教育普及率不应该算在南华公司的统计表里。

 但是蔡绍基统筹全局,还是算上了。

 ……

 “这里还有历年师范学校入学率、师范学校毕业率、师范学院师资力量构成等等,这些问题属于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希望公司能够给予教育口更多的资源倾斜。”

 这家伙没像其他人上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是直接一上来挂图表暴露问题。

 用现实存在的问题夺人眼球,然后图穷匕见的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石锦堂对于蔡绍基的表演并不反感,在他的规划中教育确实是南华公司现在以及未来最为紧要的一环。

 要想实现工业化国家,前置要素就是要有足够多的合格产业工人,以及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欧洲的文艺复兴,普及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劳动力。

 截止到1885年,德国未达到读写水平的儿童仅占0.05%,同期英国为1%,法国为4%。

 德国的普及义务教育程度,远远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

 德国所招新兵文盲率从2.37%(1875年)降至0.15%(1895年),到1910年时只有0.02%。

 以至于1899年,德国舰队访问西班牙时,当地人竟惊讶于德国水手们个个都能阅读他们收到的邮件。

 ……

 “你想要什么支持?”

 蔡绍基听到石老板发问,他沉声道:“我希望公司颁布一个《学龄儿童强制入学令》。

 这样我们就能在幼童这块把扫盲率降下去,同时加强对初级教育的扶持条件,还有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以及提升师资力量的荣誉感。”

 听到这里,石锦堂眉头紧了紧,“法令的事会后单独谈,你别说这些宽泛的,有没有具体措施?”

 “我的想法是为低龄学童提供看护服务,让学生家长能够解放出来从事生产。

 另外放开对初级学校的办学资质,允许各地方和机构自行组织初级学校。

 同时,仿照军衔制度给予教师同等的晋升荣誉办法。”

 听完蔡绍基的建议,石锦堂脑子里不禁闪现出“机关幼儿园”、“厂矿中小学”以及“年资薪金法”,这些名词来。

 “嗯,你的建议可以采纳,会后你再来找我,我们详谈。”

 蔡绍基得到了石老板的许诺,心情自然大好,笑着点头道:“嗯,好的。”

 蔡绍基目的达成,笑眯眯的回座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