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第2页)

 郗超写到这里,脸上怒气勃发,一向清秀峻拔的字体也变得潦草凌乱。他此刻都想立刻撂笔拂袖而走了。司马昱到底还是不肯听自己的话,那么自己还替他拟什么遗诏?

 “然太子年幼,虽继大位,难理国事。国家大事,不可废弛。故朕诏大司马桓温依周公辅政故事摄政。大司马桓温乃我大晋忠勇之臣,社稷柱石,德望高隆之人。大司马摄政,朕可安心。诏大司马桓温知:若少子可辅则辅之,如不可,君可取之。”司马昱缓缓口述道。

 郗超写到这里,面露喜色。他知道,司马昱这是取了折中之法。他不肯禅让传位给大司马,是为了他最后的倔强。但他也明白他阻挡不了这一切的发生,所以,遗诏以周公辅成王的故事,让大司马摄政辅助新皇。

 周公辅成王,那是尽心尽责全心全意的。即便流言纷纷说他要篡位,周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没有篡位。司马昱这是在暗示桓温摄政,并无篡夺之心。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绑架。

 但同时,他又因为害怕,所以用了刘备托孤诸葛亮的话,说什么‘若少子可辅则辅之。若不可,君当自取。’。这其实便是赋予了桓大司马将来夺位的正当性。是否篡位,完全由桓温自己决定。

 郗超知道,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了。大司马要的不是搞乱大晋,名不正言不顺的篡位,而是禅让和顺其自然的得位。这样大晋豪阀士族们便无话可说,谁要是阻止,那才是逆流而动,可做反叛论。

 虽然司马昱不肯禅位,但这遗诏已经赋予了大司马得位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今后大司马得位,便是奉旨而为了。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