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第2页)

 荀康微笑道:“李大人说的是,遮遮掩掩猜来猜去会很累。”

 李徽道:“那么可否请你告诉我,为何淮阴城分南北,北城南城大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荀康拱手道:“李大人,要回答这个问题,下官需要向李大人介绍介绍我荀氏先辈。”

 李徽笑道:“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荀康道:“自然是有关联。因为这淮阴城的南北城池格局非眼下所形成,而是我父镇守徐州之时为了当时的局势所为。”

 李徽道:“令尊镇守过徐州?”

 荀康笑道:“正是。我父令则公永和五年拜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将,吴国内史。那年他年方二十八岁。”

 李徽惊愕道:“什么?令尊曾为徐州刺史?二十八岁便做了徐州刺史了?”

 荀康笑道:“正是。当时乃我大晋最年轻的刺史。我父和我的伯父两人当时被世人称之为‘二玉’。确实是有些风光的。也是我荀氏族人的荣光。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八岁便病逝了。在徐州刺史任上做了十年。”

 李徽惊讶之极,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以为二十几岁任刺史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了,没想到大晋居然还有这样的人物,二十八岁拜刺史,居然也是在这徐州。

 当下李徽忙细细询问,荀康也不隐瞒,对李徽说出了他荀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荀氏可不是一般士族之家,那也是百年大族。从荀康往上追溯,荀氏七世先祖正是大名鼎鼎的汉末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荀彧。荀彧之名可是能同诸葛亮比肩之人,曹魏能成霸业,荀彧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