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如果徐州的状况好转,不排除百姓回流徐州的可能。但是,那或在两三年之后,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三年的和议期限一到,后续情形如何谁也不知道。即便是这和议订立的三年也未必便是约束,秦人会随时翻脸,只要他们认为时机到了,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撕毁和议。

 强行征兵也不是不可以,但只会让徐州的状况变得糟糕。

 李徽制定的一揽子计划,可不只是为了一时。李徽内心里是要将徐州打造成一个自己可以立足的地方的。这里繁荣安定,人口增长,兵强马壮,那便是自己的本钱,也是自己来徐州的意义所在。若是釜底抽薪,搞乱了这里,那会得不偿失,完全背离自己的计划。

 钱粮的事情,靠着朝廷的供给是不现实的。李徽已经看出了这一点。就算朝廷如数供给,募集一万兵马那也不是李徽的目的。偌大徐州边镇,一万兵马是万万不成的。更别说出于增强自己实力的考虑,也必须要拥有更多的兵马。朝廷固然有兵额的限制,但李徽早已想好了,必须以义民团的名义募集更多的兵马。

 整个徐州的兵马数量起码要在三万到五万之间,才有安全感。否则,根本没有可能保护徐州,也不可能为其他人所重视。

 以义民团的名义掩人耳目,虽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那意味着,这些兵马的装备和粮饷都需要自己想办法筹措。那可不是小数目,当初在丹阳郡募集一万民团,都花费了数万万钱。那还只是以极低的标准发放粮饷。养一支几万人的兵马,要花费的钱粮那可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这一切都归结到两件事,钱粮和人力的问题。李徽知道,自己必须找到办法破局。否则,自己即便身在徐州,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因为即便自己想尽办法的维持住徐州的局面,安定民心,短时间内,也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源。无论钱粮和实力,都不可能从徐州地界上筹得多少。

 正月底的一天,李徽和荀康在公房中闲聊的时候,李徽有意无意的谈及了募兵面临的难题。李徽谈及此事是为了想听一听荀康的意见。身边能够商量的人不多,这件事周澈是没有主意的,荀康也许能给出一些建议。

 果然,荀康似乎考虑过这个此事,在李徽提及此事之后,荀康给了李徽一个意外的回答。

 “刺史大人最近常常深思踱步,便是为了募兵之事而烦恼是吧。下官也考虑过此事,在下官看来,这件事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李徽讶异道:“哦?德康兄有办法?”

 荀康微笑道:“未必便是个好办法。”

 李徽道:“说来听听。”

 荀康点头道:“那我便妄言一番。钱粮的事情,下官确实没有什么办法。朝廷若不提供钱粮,依靠徐州本地募集是不可能的。下官说的是人力。”

 李徽道:“且不谈钱粮,人力从何处来?”

 荀康沉声道:“刺史大人莫忘了,我徐州可是边镇之地。一直以来,我徐州曾是北方流民大举南逃而来的地方,一度乃流民聚集之处。啸聚无数彪悍流匪。当年大司马桓温便说过,京口酒可饮,徐兖兵可用。那可不是夸奖徐州,而是说,我徐州是流民流匪聚集之地,是募兵的好地方。几年前,秦灭燕国之时,北边战乱,人心惶惶。大批流民往南逃,人数不计其数。但朝廷担心流民南下涌到江南,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治安问题,造成动荡。故而曾下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