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第2页)

 好事者一问才知,他们是从北边下来的。是来徐州安家的。

 这些人本来数量还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越来越多。他们也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码头上有北方来的人做工,村庄里有北方来的百姓落户。他们被允许复耕开荒,落地生根。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原本徐州军兵马不多,现在却经常能看到他们在城北新平整的大校场上训练。大夏天的一个个晒得油光黝黑,红的像是煮熟的虾米。

 之前即便发布了招募令,本地前往参军的徐州百姓也寥寥无几。甚至有本地百姓前往参军还被拒绝。理由是家中独子者,或者即便有兄弟却残废无力劳作者不得参军。

 徐州本地的兵马也从没有过这样刻苦的训练过。

 消息灵通人士传达的小道消息说,那些正是北边来的青壮百姓。在优厚的落户政策和丰厚的军饷待遇之下,这些青壮正是从北边回来参加徐州军的。

 更进一步的消息说,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徐州军招募四千多青壮人力。而偷偷跑来南下落户的百姓数量多达两三万之多。

 这么多北边的人南下徐州落户,这让本地百姓甚至都产生了危机感。觉得荒田荒山都要被这些人开垦占有了,所以本来打算混日子不肯多种地的本地百姓也开始紧张起来,开始主动开荒垦荒了。毕竟淮阴郡所辖之地,水多地少。

 另外的变化便是,淮阴街头明显热闹了起来。这得益于人越来越多带来的变化。各家店铺的生意也变得好做了起来。一些小吃面馆饭铺什么的都开始爆满。本地商贾和大族开始扩大生意,再开分铺,以迅速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