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第2页)

 梁安惊惶之极,但他毕竟作战经验丰富,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

 “往芦苇荡里走。里边没人。”

 梁安想的很清楚,眼下往两侧的芦苇荡里逃是最安全的做法。芦苇荡里显然并无敌人埋伏,因为道理很简单,两侧弓箭手的箭支会误伤埋伏在芦苇荡中的人,所以必不会有伏兵在此。而一旦进入芦苇荡中,对方的弓箭也失去了作用。密集的芦苇会遮挡他们的视线,阻挡他们的箭支。

 唯一可虑的便是芦苇荡中根系腐烂的冰冷的臭水会令人难以忍受。在里边便再无反扑之力了。但眼下,这显然是逃命的唯一手段。

 剩余三百多名秦军兵士开始从圩埂上跳下去,没命的冲入芦苇荡中。梁安的判断是正确的,芦苇荡中确实没有埋伏。但是,芦苇荡里是常年的腐根和淤泥承载着的地面,人一下去,便没入半人深的臭水之中。气泡翻涌,臭气熏天。此刻是深秋时节,河水冰冷刺骨,兵士们大腿以下如入冰窟之中,冷如心中。

 但没有什么比命还重要,芦苇荡中的秦军士兵拼命朝芦苇荡深处挣扎攀爬,完全不顾寒冷和令人作呕的臭水。因为对方弓箭手已经开始往苇荡里放箭了。边缘处已经有兵士被射杀在苇荡之中。唯有逃得更远些才能安全。

 圩埂上,周澈李荣等人率领的几百名兵士朝着芦苇荡中乱放了一通箭之后,却也只能偃旗息鼓。

 “可惜了,逃走了一半。”李荣不无惋惜的道。

 周澈笑道:“不要贪心。杀了两百多敌,已然是大胜了。这可是在秦国境内。我们不过两百余人在此设伏成功,速战速决,已然达到目的了。传令,打扫战场,即刻撤离。这帮家伙便算他们命大,将来再收拾他们。”

 李荣等人遵命而行,简单打扫战场,从苇荡边缘将隐藏的船只划出来,一行两百多人乘坐小船飞速从河口向着南边的淮河划去。

 此战虽短暂,规模也很小。和徐州军之后无数辉煌战斗根本无法相比。但此战却是徐州军同秦军的第一次作战,意义重大。

 后来,在大局初定之后,李徽曾亲来此处,立碑纪念,定名为白沙淀之战。这一战之后,秦军阻杀百姓南逃的气焰被打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