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章(第2页)

 历时二十多日的襄阳之战,落下帷幕。

 ……

 消息传来,十余日前紧急调兵前往增援的桓冲大军正在前往襄阳的增援路途之中。

 由于调集舟船物资,集结兵马等事宜,桓冲从姑塾率军赶往荆州已经是以最快的速度,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终究是慢了一步。

 襄阳陷落,朱序阵亡的消息传来时,桓冲大军刚刚过了竟陵往北。本来此次救援便危险极大,这意味着需要同秦军在襄阳城下正面作战。桓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襄阳的地位太重要。但现在,襄阳陷落,率军夺回显然是不现实的。

 桓冲即刻退兵竟陵。但竟陵城池太小,无法屯留五万大军。于是桓冲留下两万兵马交于侄儿桓石虔镇守竟陵。自己率领其余兵马退守荆州,休整备战。

 这种情形之下,只能以竟陵作为荆州的前哨,死守荆州。虽然襄阳陷落,但目前包括荆州残兵在内,尚有大军七万,守住荆州还是不成问题的。襄阳可失,荆州必须保住。

 三月二十日深夜,荆州刺史,征西将军桓豁在得知襄阳失陷之后,情绪彻底崩溃。

 在汉中郡大败之后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桓豁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情绪一直不得舒缓。襄阳被围,他也无力援救,只能派儿子桓石虔率五千兵马镇守竟陵,相机行事。

 桓豁本是个自傲之人,本以为自己的才智不输兄长桓温。想到兄长打下的荆州基业断送在自己手中,一念之差,导致荆州兵几乎全军覆灭,襄阳若失去,连荆州都要不保。每天心里都是这么想,早已茶饭不思,异常消瘦,谁也不敢来劝,因为每一句话在桓豁听来都似乎是讽刺之言。

 襄阳陷落的消息传来之后,桓豁夜不能寐,喝了三大壶烈酒,痛哭流涕,在桓温的灵位前长跪不起。

 次日清晨,仆役进了桓豁的房间,惊骇的发现桓豁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上前查看,毫无声息。一探鼻息,却已经气绝身亡多时了。

 桓豁留下了遗书,遗书是给桓冲的。

 “……愚兄无能,志大才薄,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以至今日之局。兄长呕心沥血,所得基业毁于我手,我无面目苟活于世,自去泉下请罪。五弟仁厚,德才俱在我之上,桓氏基业交于五弟之手,定能重新光大。望五弟善待诸侄,辛苦劳顿,保我桓氏不灭。愚兄泉下当含笑矣。”

 自责和悔恨的打击击垮了桓豁,他得知桓冲要来荆州,更是无面目再见桓冲。思来想去,服毒自我了断。此人凭借兄长之力有所成就,但终究德才不足,智谋不高,难成大事。且性格不够坚韧,经受不了打击,无枭雄之质。

 桓豁虽死,他造成的极大的损失却无可弥补。他的死只是一种逃避,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