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第2页)

 养兵最费钱,北边下来的大量流民要安置,这都需要钱款。所以财政状况趋于恶化。

 荀康算是会打理的,总是能在满足刺史大人要求的同时,闪赚腾挪的将钱款用在最急需的地方。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政不足,再有本事也不成。

 为此,荀康已经和李徽商议过多次,商量应对之策。但目前徐州之地处于恢复民生的阶段,百姓刚得温饱,商业还刚刚起步,处于减免税赋鼓励发展的时期。因此财政的收入有限的很。不像以前,李徽在钱庄大把借钱,虽然债台高筑,但手头却是有钱用的。

 荀康提出了许多办法来缓解财政紧张。但是都被李徽一一否决了。因为那些办法在李徽看来都不是好办法。

 比如荀康说,本地士族希望出资资助东府军,但希望刺史大人能在秋后的徐州中正评议之事上给予照应。徐州本地选官,东府军中的官职,可优先任命徐州本地士族子弟。

 李徽当然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李徽是要计划在徐州改变九品中正的不合理的制度的,他正在酝酿在选才上打破门第观念,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得到机会的。为贤是举,不论门第,这便是李徽希望在徐州看到的情形。

 本地这帮土著士族,这时候提出这种要求来,那是断然不被允许的。若是当初李徽初来徐州,人地两生,举步维艰之时,他们的帮助或许会被接受。眼下这个时候,想要拿钱粮来左右李徽,那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