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七章 巡游北海(第2页)

 但选拔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考察和发现的。

 陈长生早在当县令的时候,就在定边郡开办了两所学校。此时,这两所学校已经培养出了数百工匠和能写会算的管理人员。

 从定边郡那边调拨一批会计人员到各县当管理财务的主簿或主管工农业的副县长完全没问题。

 因为陈长生认为,在定边技校毕业的学生,文凭不比那些秀才举人差。

 另外,他还会定期让那些现在的县长们去定边学习考察,开拓下眼界。实在迂腐不堪的,或者偷奸耍滑跟自己玩儿心眼儿的,只能替换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政界,他还不想把动作搞得太大。

 毕竟,他的战略中心在河西走廊。北地只要维持现状,稳定发展就可以。

 “谢彪,我们回定边郡。”

 和伊美奴完了几天骑马游戏,陈长生决定去看看西北战区的情况。并顺道在自己的王国里巡查一番。

 陈长生并没有大张

 旗鼓,只带亲兵和三百多精骑护卫离开了晋阳,向定边出发。

 因为下了雨,旱灾过去,一路上,草木逢春,万物萌发,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是,那一座座废墟和空荡荡的乡野让陈长生唏嘘感慨。

 再打下去,可真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了。

 当他们路过北海县时,陈长生忽然想起那个穷嗖嗖的县令王之涣来。

 按照他的想法,王之涣不是贪官,而且非常勤政,而且北海县并没有参与叛乱,县里应该治理的很好。

 所以他也很向往。

 如果王之涣搞的真不错的话,自己可以把他当个典型,甚至提拔他当个更大的官。

 谁知道北海县的农村一样是穷。

 老百姓一个个衣不蔽体,面带菜色,呆愣愣的看着陈长生的车驾和马队。

 “老乡,你们这是地不够种啊还是官家收税太高了?”陈长生下车亲切的问那些老百姓。

 “啊?地够,县里收两成,也不多也不算少。”

 “那粮食够吃吗?”

 “不够,但没像其他地方那样,经常饿死人。还行,能活。”

 “你们王县长怎么样?”

 “啊。王县长,好官啊!他也不容易。”

 “听说以后这里由骠骑大将军来管,会好点。”陈长生说。

 “嗨,都一样。谁来都一样。老百姓,能活着就行,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陈长生有点失望,有点悲凉。

 这种贫穷不是少收点税就能解决的。老百姓都麻木了。否则有口饭

 吃,也不至于去造反。

 不过,他有些不理解。

 北海并不是北地条件最恶劣的地方,王之涣要是真那么能干,怎么就管理不好这个地方呢?

 连续走了几个村落,情况基本都差不多。

 陈长生觉得,自己还没找到问题的关键。

 “走,去北海县里看看。”

 当陈长生的车队到达北海县城时,天已经黑了。

 北海县城门紧闭,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开门,王上驾到!”谢彪驱马到城门前,大声喊道。

 “已经到了宵禁之时,我们县令有令,任何人不得打开城门。你们还是回去吧。”城头上冒出几个执勤的屯兵,冲着下面喊道。

 “咦,自己的名头都不好使?看样子北海县有些原则啊!”陈长生想。

 “继续叫,不行就让他们把王之涣叫过来,看他怎么处理!”陈长生饶有兴致的对谢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