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域通商(第2页)

 在那个时候,锦缎的价格相当于同等重量的黄金的价格。而那些现代玻璃制品更是比黄金都贵重。因此陈长生靠这批货物,也狠赚了一大笔。

 当然,陈长生赚钱不是目的,他的目的是靠这些紧俏贵重的商品来吸引西域各国的人来新城做买卖。

 毕竟西域各国距离新城很远,商人们现在都只愿意运送像丝绸,瓷器等类高价值的货物。

 但只要新城市场的知名度打开了,西域各国的商人都来做生意,就会形成一条规模化的商道,大宗商品也会慢慢流通起来。河西出产的铁制品,马匹和羊毛织物和食品加工品等就有了更大的销路,只要商品经济搞上去,河西之地也就进入了发展和开放的黄金期,不愁不变成下一个工农业发达的定远郡。

 大梁再想用经济手段卡住陈长生的脖子,那可就难了!

 不仅如此,这种商业活动也会大大丰富新城的生活环境。

 那些匈奴贵族们自然会乐得不行。普通的老百姓也享受到了很多实惠。

 这一切都是他陈长生带来的,想要河西各族不支持他都难。

 这才是真正的统治力!比那些耀武扬威,靠瞪眼睛挥舞皮鞭恐吓百姓换来的威严要可靠一千倍。

 这是陈长生对内控制和巩固自己对

 河西走廊所有权的举动。

 对外,他也自有一套办法。历代君王都好以文治武功来衡量自己的政治业绩。

 相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陈长生的观念很不一样。

 他厌倦金戈铁马的征伐,更喜欢用工业品来征服周边各国。

 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陈长生在把新城建设成经济重镇的同时,也加紧对军队的建设。

 不久前大月氏兵临城下的事情让陈长生记忆犹新。靠十二人打败五万大军的经典战例也不会重演。

 新城富了,觊觎这里的人只会更多。这让他对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更有急迫感。除了谢彪之外,陈长生把其余那十一个亲兵都升了官,并派遣到马涛的驻防军中担任百将和都伯。有了新城钢铁厂的加持,他要加大武器生产的力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建设一支以布枪和火炮为武器的强大步兵军团。

 这支步兵部队和匈奴人的上万骑兵相互配合,就可以无敌于西域各国。

 当然,陈长生祈祷西域各国长点脑子,不要真的招惹自己。这些装备先进的武器的军队,是用来保护河西疆土,威慑敌人的,最好不要真的使用。

 只要他秉承着伟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他相信在西域各国会有更多的朋友。

 就在陈长生在河西之地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大梁皇帝亓无忌也没闲着。

 此时大梁北有西凉王陈长生扛住了匈

 奴人入侵的威胁,内有关内侯刘伯当平定国内的叛乱。大梁迎来了一段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

 土豆和红薯的推广成功,也让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此时,亓无忌在龙心大慰之后,又犯了老毛病,开始琢磨起他的大舅哥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