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化绵掌(第2页)

 而谢彪勇敢有余,而谋略不足,他手下的两万游击队在十几万正规军之前,显然不够看。

 这个时候,陈长生想起了一个人——李牧。

 李牧在西王母国靖难之时,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有勇有谋,颇有大将风度。

 所以陈长生很看好他,让他代替王凤镇守西羌。

 李牧在西羌州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得很是不错,不但遏制住了陈射的三万大军,还屡次出兵震慑西羌南部造反的土王叛乱。为大凉国在青海和西藏边缘地区开拓出许多疆土。

 派李牧去试试吧,也许他还有很多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

 打定主意后,陈长生宣调李牧进京商议要事。

 敢问陛下宣臣进京,是不是为了冀州的战事?

 李牧刚见到陈长生的面,就主动问道。

 “呀,你对冀州的战事有想法?”陈长生十

 分好奇。

 “不瞒陛下,臣在西羌闲来无事,倒也经常琢磨推演冀州的战局形势。”

 “嚯,好啊!想不到老李你心系天下啊!”陈长生大喜,拉着李牧来到沙盘前,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李牧从宏观说到微观,从行军打仗说到民心民生。说得陈长生心里如同打开了一扇天窗,一下子就亮堂了。

 李牧啊李牧,大梁没用你是大梁的不幸啊!

 陈长生感慨的拍着李牧的肩膀说。

 “皇上过奖了!”李牧谦虚的低下头。

 “不,不是过奖了,而是朕会知人善用!”陈长生哈哈大笑道。

 李牧虽然在大梁只当过啬夫,但在陈长生看来,他就是自己的韩信。所以,他当日就任命李牧为征东大将军,总理冀州和幽州的战事。让谢彪给他做助手!

 至于邢亮和聂胜,则另有任用。

 因为李牧给陈长生勾勒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作战计划。

 李牧的想法和陈长生的想法相同,就是大凉现在还不宜和大梁国彻底翻脸决战。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大凉就要放弃在冀州和幽州所取得的战果。

 按照李牧的说法,匈奴人虽然示弱退回到漠北,但他们这个种族就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让他们缓过气来,没几年他们又会南侵。

 如果大凉和大梁为争夺冀州和幽州拼个精疲力竭,最终还会让匈奴人占了便宜。

 就算大凉这次赢了,把冀州和幽州夺了过来,也不

 会把大梁整个吞并。将来还得扛起整个对付匈奴人的沉重负担,面临被夹击的窘迫,不得安宁。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冀州维持现状,而北击匈奴,令其臣服,彻底解决北方的大患,并挟制其一起攻击大梁。

 只有这样,才能把大梁彻底打压到南方去。

 陈长生十分认可李牧的想法。

 所以他对邢亮和聂胜下达了新的命令——去把匈奴王庭给我灭了!

 聂胜和邢亮虽然不解其意,但皇上说了,就一定有道理,当下告别谢彪,北上找匈奴人攒经验去了。

 谢彪左等右盼,终于盼到了大凉派了援军来。

 谁知一碰面,只有李牧和他随身所带的几百亲军,而邢亮和聂胜却被调走,也是一脸懵逼。

 “谢将军,大梁知道我军主力离开冀州,还会在冀州维持那么多军力了吗?他们一定会转移目标,去攻打赵康,你我的压力就不大了。和大梁打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胜的,但打匈奴,却刻不容缓啊!”李牧笑道。

 谢彪虽然不服气,但也只能先相信李牧。

 果然,田丰见自己大军一出,就将大凉的精锐逼退,也是十分诧异。他有种攒了老大的劲儿,却一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不过,和陈长生长期对抗中,他觉得这其中绝对有门道。

 按照他的想法,不管陈长生怎么变,他就稳稳的坐守冀州和幽州,以不变制万变。自己和陈射十五万大军还治不

 了谢彪那一两万游击军吗?

 但亓无忌却没有那么稳。

 因为匈奴人赵康在齐鲁之地的势力是越来越大,渤海国的名号越来越想。而赵坤山和王元庆两路大军都被赵康打得蒙头转向。

 如果不趁机解决青州的伪渤海国,亓无忌是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的。

 田丰,既然冀州已经收回,留下陈射看守就行了。你带兵去东征渤海国,把赵康给我撵大海里去喂王八!

 “呃——臣遵旨!”田丰虽然潜意识中感觉这么干不妥。但前面有陈长生和刘伯当做样子,他知道反抗亓无忌的下场是啥,因此率军沿黄河一线,一路向东而去。

 “咦,老李,真让你说着了哈!”谢彪见田丰果然离开冀州,不禁惊喜。

 “呵呵,谢贤弟,打仗是不能着急的。现在咱们在冀州的势弱,得慢慢的寻找机会,看准了再冷不防干他一下子。那样比上去一顿乱打强多了!”李牧幽幽的笑道。

 有这样一个老大哥在身边,谢彪的心也沉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