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培养自己的人


 最后庄子里实在找不到合适大小的花盆,十三和十四直接带着几个小厮,做了两个方形的木箱子装上土,给明佳种辣椒秧苗。

 明佳看着摆在院子外面的两个一人多长的长方形木箱,嗯~~~挺好的。

 最后,明佳让人找来了之前遇到的年轻妇人。将一半的辣椒种子交给她,告诉她回去用温水泡了两天,再均匀撒到两个培育木箱的土里。

 每隔几天浇一点水,等到秧苗长到成人手掌那么高的时候,再移植种在田地里。感谢曾经的童年生活,让她大概记得这些,而且种植这件事真的是华夏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简单交代了种植的方法。明佳来不及等辣椒种子种植下去。就要回县衙了,不过明佳也找了那妇人的相公杨童生,交给他一个手札。

 里面是明佳做好了表头的辣椒生长记录表。杨童生以后每隔几天就会来庄子记录一下辣椒的生长情况,每月把手札交给李掌柜换新的手札。

 童生试考完,渠县就正式进入春耕时间段。石县尉每日都很忙,去各村督促春耕,还要时刻关注了四头耕牛的使用情况。

 这四头耕牛才2岁可不敢真地让下地干活,就是拉粮种到各个村子。今年的春耕补贴肖青山没再拿去做其他的,按照朝廷要求买了不少优质粮种。

 县衙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县学那边因为要准备院试,已经几次来请谢博渊过去讲课了。

 最后,还是谢先生的身体恢复差不多了,出来正式讲课,转移走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谢先生的学识比原师爷更好,更主要的是谢先生更懂教学。

 谢博渊带着明峻去县学听了几次堂哥讲课,不得不说堂哥这么多年一直在当先生,积累了很多经验。

 尤其是听到有不少学生私下讨论堂哥讲课和自己讲课的区别,尤其是听到有人夸堂哥厉害,谢博渊特别开心。

 最后还不忘和明峻说:“以后,我要是忙的时候,你就来县学找你师伯读书哈!”

 谢家当年虽说对外号称一门两文曲,但其实谢博渊年纪太小,直到14岁那年童生和秀才接连中头名,才真的被大家所熟知。

 而谢家大少爷谢博裕的名声早就打响了,甚至谢博渊被关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堂哥已经能和上至王孙公子,下至寒门学子一起谈诗论道甚至有很多出彩的文章流传了。

 县学的有几个从临县重金请来的老先生,第一次听到谢先生的名讳时就觉得很耳熟。等谢先生开始正式讲课之后,几位老先生都才意识到这位谢先生是哪位。

 谢先生之前从未考虑过隐姓埋名,但是自从他知道了谢瑾和他父亲的一些事,而被追杀之后。他现在很怕会连累到谢博渊,表示自己想换个名字生活。

 但是被谢博渊制止了,堂哥不需要隐名埋姓的活着。他已经写信回谢家,他谢博渊想保的人,他倒要看看谢家谁敢再派人来。

 不过,关于堂哥为什么会被追杀一事。谢博渊问了好多次,堂哥都闭口不谈。没办法,谢博渊也就不再继续追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