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国公 作品

第309章 西极斗谢王(第2页)

他告诉谢山,信众越多,你成佛之后佛光越强,阿弥陀佛之所以被称为无量光,就是跟他有缘的信徒太多太多,他当年未成佛之前发宏愿所覆盖的信徒也太多太多,最后才能成就殊胜无比的极乐世界。

事到如今,谢山也只能这样了,就跟着天蒙禅师在佛前剃度,做了和尚,法号寒月。

他也在佛前发愿,要普度一切有缘众生,皆令其离苦得乐。

愿是发出去了,事却要一桩桩一件件地做。

他本来跟这些信众没有什么缘分,之所以有了缘分,全靠交泰老祖从中撮合。

他跟天蒙禅师是汉朝时候就做和尚的,是华夏地区最早的一批僧人,由于根性资粮等不够,后来堕劫,接连转世,这一生才成为谢山,做了道门散仙。似阿弥陀佛或者地藏菩萨那样发下大宏愿,需要有极大智慧和勇气的,大智、大悲、大行、大愿,全都要具足才行,不然就会生出烦恼。

就好像某人发誓要做个好人,每天给乞丐十块钱,刚开始几天可能还很满足,后面逐渐肉疼,然后就会生出后悔、嗔恨等种种烦恼心。

谢山一味清净,不喜欢喧嚣繁闹,属于佛法中的“着清净相”,认为清净是清净,这也是种着相,贪着住在清净之中,亦是一种贪心。

一旦不清净了,他就会闹心,就会心生烦恼

因此这些年修行也不得力,渡化信徒,教信徒们学佛,信徒们都是奔着好处来的,有好处就学,拿完好处就跑,每每烧香时候都祝祷,让谢王爷帮他们做成某某事,或者生意兴旺,或者科考高中,或者没媳妇的给个媳妇,或是没孩子的赐个孩子,成功之后,一定多加香火钱。

谢王辛苦奔走,搞了好些年,最后一个开悟转入佛道的都没有,只能无奈地叹息:“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谢璎谢琳信徒比他少,功力比他差,受到的影响比他差,但随着功力逐渐加深,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影响,有好几次走火入魔,多亏叶缤发现及时,将她们给救了回来。

谢山无奈,只能让她们也提前修佛,带着她们一起普度众生。

然而,谢璎和谢琳不剃度,不做比丘尼,没有戒体,要行菩萨道,形如白衣说法,在家人做着出家事。

佛法僧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各有各的意义。

她们如果自修自学,不管怎么样都可以,但是发下宏愿,在人前讲法,还不剃度就不行了,非但没有得利,反而生出许多烦恼,尤其是谢琳,根性较姐姐差了不少,很快就要不管不顾,把那些巧言狡辩,曲解佛法的愚夫愚妇宰了了账!

谢山只好也给她们剃度,双双做了小比丘尼,也在佛前发了宏愿,这才稍稍安生下来。

西极教的大法师基凡都觉得要在中土开山立柜,首先要灭掉的就是谢王信仰,于是下令信徒去拆谢王庙,双方发生过好几次大规模的械斗,先在广东多地拆了两百多座谢王庙,再往北却推进不动,谢王信徒也很生猛,成百上千地护庙。

基凡都又走官府的路子,让官府配合把谢王打成恶魔,又用衙役帮着拆庙,目前还在福建相互攻防。

他本来没想去招惹时飞阳,是他的官员信徒们都劝他进京去见皇帝,如果能够做了国师,就直接取缔谢王信仰,甚至直接取缔佛教,整个大明全部信仰西极神,成为国教,到时候这边的刁民不敢跟朝廷作对,所有谢王庙一夕可除。

基凡都被他们画的大饼给说得十分动心,就跑去京城见皇帝,却吃了一鼻子灰

他在京城住了三个多月,最终也没能见到皇帝,只好重新回到南方,继续传教。

时飞阳一直在仙市之中处理仙凡两道的事,等知道自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时候,基凡都已经回到了南方。

人虽然走了,时飞阳却不打算放过对方。

这样明目张胆地对付自己,可不能轻松饶过,不然对方必定愈加得寸进尺。

西极教有六个不死之身,如果他们齐来中土,自己还要忌惮三分,不过是几个徒弟,杀之如杀猪狗!

时飞阳静心推算一番,却发现他们早已经跟谢山父女斗上了,这就有点意思了。

两边都不是什么好好货,斗得越凶越好,可自己也不能就这样坐山观虎斗,得自己掌握其中的主动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