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校尉 作品

第10章:本官是真的忙,不骗你(第2页)

“凌元没把话说透,但意思很明显,是云城县令把天工坊的人调去干私活了,而且材料进出云城,都要经这个县令审核签字,很有可能是他克扣了。”

龙肖道:“真是邪了门,云城这个郡级县时常要打仗,但县尉反而是空缺的,让县令兼任了县尉的职务。这厮也不知道贪了多少才能喂饱上面的人,造成他一家独大的局面。”

赵兴思索道:“还没见着人,不好说,先回司农监,明天再去拜会这位云城县令。”

“云城县令名为邵万杰,他是正七品上。”

“原先是武官校尉,后转的文官县令。”

“他是十二年前上任的云城,那时县尉并不空缺,他也只是从七品下。”

“不过后来他三年一升,一路升到了正七品上。”

回来之后,赵兴先找鲍文山聊了聊。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鲍文山在云城坚守了一百多年,对云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听到他介绍邵万杰,赵兴不禁好奇:“以云城的情况,他还能一路高升?十年升三级,还身兼县尉,这就是奔六品去了,相当罕见啊。难道他是对云城做出了什么大的贡献吗?”

鲍文山嗤笑道:“贡献?他确实做了不少贡献,不过这贡献,都是为上面做的。”

“邵万杰一上任就开始捞钱,云城五司,除了神庙,就没有他不伸手的。”

“无论是上面派发过来的配额,还是下面缴纳的赋税,他都要过一道手。”

“起初还只是小贪,后面就是大贪,干脆占一大半!”

“他还经常调用各司人手干私活,把各级官员当私兵来用!”

赵兴翻了翻张仲递交上来的账目,看得直摇头。

在张仲备注的缺额里面,有许多账目很不对劲,上一页还是满额缴纳,下一页就变成了缺额。

什么原因?

司农监缴纳上去的田地赋税,先要送往县衙仓库存储、统计、复核,年末统一运往府城。

但县衙各仓,年年失火、地震、被水浸湿。

嗯,云城地势险恶,这也交代得过去。毕竟这地方时不时都能被破城了,仓库失火也不算什么大事了。

然后就是从云城到府城的运输,多是河道,邵万杰次次派人走水路运输,年年都有飘没。

别问,问就是沧澜江上翻船了,钱粮损失惨重,乃天灾所致,非人之过也。

说是这样说,可天灾、翻船……这不就是暗戳戳里把锅甩给司农监和天工坊吗?

是以天工坊主官凌元,按理说也该七品,可在邵万杰的操作下,硬是只有正八品上,司农监也有好几年时间,都是八品为主官。

那上一任的都水令和工坊司正就不反馈吗?

反馈无用啊,邵万杰背景很硬,其后有一条利益链。

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人吗?

所以调走的调走,降级的降级,致使邵万杰,完全是一家独大。

他把上面的人喂饱之后,不但一路高升,名义上还兼了县尉之职,实际掌控了除神殿之外的四司。

云城没多少油水可捞了,这人就开始想尽办法去别处捞钱。

凌元的天工坊人不齐,就是因为大半被这厮调到凤鸣山脉去探矿。

那么问题来了,此人的背景,到底多硬?

鲍文山思索道:“老朽听这人自吹过,他自称是梁王门生,其直属上官是正五品上府丞刘俊良,此人的多次提拔都由刘俊良举荐。”

“另外,他原是梁王私军黑龙卫中的一员,据说是做到过副统领,但不知真假。”

赵兴一愣:“梁王?您说的是吕梁州的梁王姬明宪?”

鲍文山点头:“正是。”

“怪不得这么嚣张。”赵兴恍然,心中浮现出关于这位梁王的事迹。

梁王姬明宪,是少有的一品亲王,他是文帝的第九个儿子,也是景帝一母同胞的幼弟!

鼎新初期,开疆拓土,梁王姬明宪在战争末期当过一段时间的三军统帅,后又一手主持了九天应元府的建立工作。

他深受景帝宠爱,战争都快收尾了让姬明宪去当三军统帅,又主持开创九天应元府,如此摘桃子的举动,可不就是妥妥的私心吗?

然而这位荣耀无数、表面谦恭温和的梁王,实际上却暗藏野心,神威侯杨安正是因为在梁王姬明宪继任三军统帅时投了反对票。

站错了队,后果很严重,原本杨安论功,是要升一等神威侯的,中枢的嘉奖都拟好了,但梁王上任后,找了个机会故意让神威军犯错,借机把杨安削成了三等县侯,神威军也被解散,其班底被打散,只保留了一个名头。

然而这位无数荣耀加身,备受宠爱的梁王,却不知道为什么,在景新历末年,联合南蛮和宗派妖人造反了。

“看来这个邵万杰是封臣转正,但他不可能做到了黑龙卫的统领,顶多只是一个小兵。”

鲍文山诧异的问道:“何以见得?”

赵兴道:“黑龙卫是梁王的三支精锐之一,邵万杰如果是统领退下来,怎么也不可能只安排个从七品的文官,还跑云城这种鬼地方。”

鲍文山拱手道:“还是大人知道得多。”

赵兴当然知道得多,他前世进过梁王的黑龙卫,还跟着这位梁王造过反呢,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还以为这位真是明主,跟着兄弟们一起加入梁王队伍,想要弯道超车,捞一个从龙之功。

原以为这是‘燕王’一般的存在,没想到真打起来,这位却是‘建文帝’。两年半的时间就被扑灭了,连帮他的方外宗派和南蛮都直呼菜逼。

事后想想才发现景帝在钓鱼,引诱这位小老弟上钩,不曾想还真反了。

真钓到了,景帝也伤心得很,梁王造反,也是导致景帝匆匆结束景新历,开始专心造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人打算如何做?若是邵万杰不走,大人要治水,等于是带着镣铐跳舞。”鲍文山道。

“怎么做?当然是举报。”赵兴拿起账本走了出去。

邵万杰就一个白手套,跟梁王还扯不上多大关系,脏了污了,随手可以脱掉,别人举报不动,赵老爷可不一样。

他原本还想着跟邵万杰碰碰面再说,现在看来,就没必要见这个面了。

不料正当赵兴要去写信的时候,邵万杰却派人来到了司农监。

“县尊昨日公务繁忙,今日得知赵大人上任后,便第一时间在府上摆宴,为赵大人接风洗尘。”一名中年文士将宴贴递过来。

“本官公务也繁忙,请回复邵大人,实在是去不了。”赵兴头也没抬。

中年文士淡淡道:“赵司农刚刚上任,连人都未必认全,哪来的繁忙公务?我家大人可是一片诚心啊。”

赵兴写完公文,吹了吹墨迹,很是真诚道:“本官是真的忙,不骗你。”

“你看,你家大人的罪过,我这一本奏折都写不下呢。”

中年文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