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刀片电池(第2页)

 

还有这种操作?

 

孙志勇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板,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同时。

 

脑海里持续地推算着按照老板要求的封装工艺制成的电池大概是什么形状。

 

好像好像真的可行。

 

宽6.5厘米,长120厘米,厚2厘米好像很容易串联的样子。

 

比起柱状电池,制成电池包的时候在体积方面占很大优势,还能减少绝大部分焊接点。

 

成本更低。

 

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

 

还能减少不少的封装材料损耗。

 

成本还能低。

 

“罗总英明,这种封装结构的确很有优势。”

 

至此。

 

孙志勇再也不敢轻视眼前的年轻人,以为自己能在电池技术领域完全拿捏老板。

 

“制作工艺方面有难度没?”

 

罗辉忽略马屁,直接关心起封装工艺。

 

很显然嘛。

 

柱状电池封装工艺根本不用考虑单个电池的结构强度。

 

换成刀片电池的话,结构强度就是大问题。

 

毕竟,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这些构成钠离子电池的主要成分都是溶胶形态,不可能以自身强度支撑起庞大的结构。

 

小孩子都能折弯。

 

得外配强度更高的金属板材才能保证结构强度,防撞、防变形。

 

“没难度,没难度!”

 

孙志勇开心地咧着嘴连连摆手:“这就是个思维方式问题,以前柱状电池见多了,我们这些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人员的思维都被困在柱状电池结构里,忘了还有更多封装方式。”

 

“用于储能设备的话,这种长条状的结构更有性价比,同等体积的情况下能量密度更高。”

 

“用于电瓶车的话把长度缩短就行了,搞成铅酸电池的标准结构,就能直接完成替代。”

 

“一语惊醒梦中人呐。”

 

“罗总!”

 

服了就好!

 

眼看孙教授眼神里再也没有以专家自居的傲气,罗辉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种封装结构就叫刀片电池吧。”

 

“好好好,就叫刀片电池,我们马上跟进修改封装工艺,争取一个月内完成相关试验。”

 

“孙教授,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交给研究员去干,您得干点大事。”

 

“罗总准备投产?”

 

“先建个年产能10吉瓦的小厂,试试这个刀片电池到底可行不可行。”

 

“没问题,我马上选址。”

 

“孙教授,这点小事还是扔给其他研究员去干,您得干大事。”

 

“罗总,我有点不明白了,十吉瓦年产能的电池厂都不算大事,什么才叫大事?”

 

“当然是进一步降低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了。”

 

“嗯?”

 

“我有个想法,去冀省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建个超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厂,利用太阳能和废热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卖给那些钢铁企业和水利部门当成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天才的想法啊,罗总。把淡水卖了,剩下的钠盐就变成我们的电池生产原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