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山的李太后 作品

第四章 拜师礼

戌时的棒子且敲过,江州李府陆陆续续点上灯火。中间堂屋的上首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衣着华丽,手中做着针线活。此时屋内下首坐着正是今日去张信家的大表哥李中具

“禀告祖母,孙儿今日去了姑母家,姑母日子过的非常清贫,但幸好不至于饿肚子”此时李中具身着一件毛月色,薄绸夏衫,言语表现非常恭谨。

“这孩子就不知道回到给他父亲服个软”李家老太太语调哀伤。

“那个信哥儿现在怎样啊,现在应该是7岁吧”李老太太问

“快8岁了,信哥儿明天开始要蒙学了,而且听其说是拜在新港村王夫子门下,王夫子觉得信哥儿天资不错,不收其束脩还管午饭”李中具道

“哎呀这是真好,但这个王夫子不知道学问怎样,学问太差了还是要给他换一个更好的”李老太太问

“回来时候专门去了一下我娘子大舅刘训导家中了解了下王夫子,这个王夫子是抚州人,先帝天禧年间的举人还是亚元,但科考当年父丧,丁忧后母丧,再考自己又病了,于是放弃科考,留在县学教书育人,17年前搬到新港村其妻娘家,之后开始开署教书,17年来培养出30多名秀才,8名举人,1名进士现为江南东路宣城知县考评三年两优听说吏部要升迁其到东京去”

“恩这也是位大才,那就让信哥儿在他那蒙学吧”李老太太说

江州地处长江沿岸,自古就是江南重镇,米、丝、瓷大港,民丰物饶。

旧江州港每日都是舳舻千里,船工过十万。而新港这边也逐渐有了此版景象。

而今日张信子时二刻就起来了,催促母亲起来今天要去拜师。

刚过丑时张信就跟着母亲来到村口,今天一同要去拜师的还有张牛、张鱼,由村长张富带队。母子二人没等多久,稀稀拉拉就来了十几人,基本都是张牛、张鱼的家人,还有村长张富。

一行十几人天没亮就上路,古代的江州乡下平时都会有野狗野狼,换成张信家两人上路还会有点害怕。

在我国古代,尊师重道是基本道德标准。从有礼仪道德开始尊师重道,拜师制度就有了。加上现在的北宋以文为主对这些礼仪上的东西更加看重。

十几里的路,一行人走了快2个时辰才到。门口远远看着已经好几百人,有站着、有坐马车驴车甚至有坐轿子来的。一看就是有身份不一般的人也来了。

张信问带头的村长张富:“村长,怎么这么多人啊,以前也如此吗”

张富也非常疑惑道:“不应该啊,去年送娃娃们来的时候,也就七八户孩子来求学,今年少说大几十户啊”

听着张富的疑惑前面一个排队的人说:“你们不知道吧,听说昨天王夫子的一个学生来了,这个学生五年前考上了进士,又派到次赤县当知县,谁知道这人做官很厉害,几年考绩都是全路前几,现在被提拔到东京去了,所以专门来这拜谢恩师,附近县有几个大户人家一听说,大半夜都跑这里来要把自家子弟送来给王夫子当学生。”

张富:“啧啧啧,这王夫子那不了不得了啊。”

张富回头告诉村里各位他听来的事情,让大家好生等着,不要闹事。

张信听说原来这么回事也不着急,于是掏出几个钱带着母亲去旁边的一个早餐摊

“老板这里有什么吃食”

“这位小哥,我这只有清汤(流行于江南西路的一种小吃类似于馄饨,但比混沌皮更薄)。要不要来两碗,只要您10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