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山的李太后 作品

第二十三章 和州通判〔上〕(第2页)

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

夏军乘宋军混乱之际,断其后路,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

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战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

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等退保定川寨,后军一部迂回笼竿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渭州,在纵横600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

十月初,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来援,又受陕西诸路20万屯兵的牵制,未再深入,大掠而还。

十一月,张少贤调任保安军节度使、泾原路总管

而张信这时候在城东的新河村前后买了1000多亩地,同时还任命了家将张巨为村长统管这边2000多村民,并还组织了300人民兵队伍,其他青壮也是每几天就要来训练一次,当做预备队。只是稍微不一样的是张信已经在这建好了几个巨型的水车,利用这里水网水流大的特点。利用以前从天工开物中学到的东西,做了简易机床,然后用水流带动齿轮开始钻铁管。张信也想用精铁也就是钢。

于是新和村旁十几个炼铁高炉拔地而起,张信来和州前就发现这里竟然是后世的钢都,煤炭、铁矿资源非常丰富。。

所以在村旁不远的一个荒地,这里背靠山、面靠长江,是个炼铁的好地方。附近正好有个大的铁矿,几个小煤矿,支撑现在的需求绰绰有余,幸亏张信看过一些穿越爱好这得视频,高炉建造起来挺顺利,北宋基本用的是灌钢法,所以张信的高炉算是超前科技产物。

至于高炉里面有两个问题比较折磨张信,第一就是耐火砖问题,第二就是炼焦。

土法炼焦第一就是找露天煤田,好在张信小时候就听说九江府产煤有比较大的露天煤矿,然后就是后世的巢湖煤矿,而这时候巢湖属于无为军下属的巢县,于是张信通过官方关系找到无为军知军田坚,言明自己准备炼铁,需要买下清溪、尖山等四处山体挖煤,到时候无为军分2成,田坚半成,并且无为军的兵器盔甲制造、修复由张信包了。

于是整个无为军即可与张信达成合作挖矿。同时他们还凑钱准备让张信在巢湖边也建造铁场,这是后话。

当然除了自己这边还有老爹那边,张信写信给老爹去朔州朔县附近安泰堡那边,那里是华夏最大的露天煤矿,去那边挖煤、炼铁

突发炼焦分几个步骤;

第一就是洗煤,炼焦用的煤要纯洁没有杂质的,然后用竹筛在洗煤池中反复冲洗,直到最后煤全部沉淀到筛子表明,而且煤的表明非常平滑、发亮。

第二就是建窑,先将窑的地基用石条夯实,再砌砖,砖缝严密,为此窑壁做了多层防止漏气。

第三就是内壁防火砖,现在只能用一般窑的火泥来砌

最后就是把洗好的煤放入窑内,再不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点燃,最后靠燃烧的废弃与煤结合,出了焦炭。

只是这个环境污染大,张信基本都放在山里操作。

宋代私自锻造盔甲是违法的,可张信是干嘛的,通判,正好管着这一块,所以官方造一些,自己留一些的事情还是干了。

与此同时张信还造了一个卡bug的东西,外挂装甲,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用麻、丝绸紧密编制出一个背心,但是背心四周都有插袋,袋子里可以按照需求插钢板、陶瓷片,整个弄完就是一个挂甲,这种私人持有朝廷抓到了也不能说什么,但是张信的民兵队伍全部装备上了这种简易盔甲。至于武器张信让他们做了三种:近战用的手刀、铁鞭,远程的弩,少量弓,最后就是长枪。

至于阵法,那肯定就是小兵团作战的巅峰鸳鸯阵,只是现在火枪少全部用弓弩替代

当然张信的队伍也不都是黑户,怎么着也弄了一支百人的编制,只是装备上都穿着军衣,穿着护卫前后的挂甲,带着一把手刀加竹木弓就没了,可谓寒酸。

不过张信按照范阳笠的样式锻造了明制碟形盔,每个士兵配置了臂膊、铁护手、胫甲等当然这些属于选配。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日常操练却比边军差不多了多少,俨然有私军的样子,当然这些人也是这样想的,通判相公以后是要当侯爷的,到时候他需要有自己的亲兵吧,现在就是他练亲兵的时候。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山东一带遭受严重饥荒,老百姓怨声载道。王伦率领数百人杀死了沂州巡检使朱进,并占据了沂州地区,这一事件引起了朝廷的恐慌。

王伦是“捉贼虎翼卒”的成员,主要职责是打击各路“盗贼”。

他和众多的袍泽按照经济收入也是下层,每天收入刚刚超过16文钱(厢军平均收入,他的部队不属于京东路禁军),也就比北宋每人十文钱的最低生活标准好一些这些钱是北宋给的救济最低补助,他们在被长官朱进带着镇压同样穷困的沂州民众时悍然造反。

王伦领头杀死了朱进,因为沂州所处的京东路有北宋四成的战马储备,还是北宋南京所在地,驻军力量强大,足足有141个禁军指挥(一个400人骑兵指挥,140个500人步兵指挥),王伦就带着两三百名战友转战到淮南、江南。北宋的淮南地区总共只有58个禁军指挥,江南的力量更是是京东路五分之一,因此人数最多时有上万(主力还是那几百个战友)的王伦如鱼得水

不久之后,朝廷命东头供奉官李沔、左班殿直曹元喆率部平叛。得知官军前来围剿的消息后,王伦迅速调整部署,撤离沂州,转而率兵突入淮南一带,所到之处连战连捷,当地官吏惊恐不已,只得闭门自守,不敢与王伦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