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山的李太后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再次升官(第2页)

这几天高滔滔已经能下床走路了。

张信:你怎么下床了,多躺躺啊。

高滔滔:我都好利索了,伤口都结痂了。。。

张信:吹吧,你脸上都没血色,叫什么好利索了。。。过几天我跟我回东京,过年了,放假了,同时我也要去向官家谢恩。

高滔滔:升官了?还是有奖赏了?这次去哪里?

张信:还是待在大名府,只是多了一个北京留守、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

高滔滔:馆阁学士不错啊,说明以后注定是宰相啊。大宋历史上当了学士每当宰相的也就几个,这几个还是急病死的。

张信:不错啊,不过我不想朝廷把我调走,我还想做点事情,明年和契丹的榷场就要开始交易了,同时黄河这边我也要开始修理河堤了。

高滔滔:可是我听说你从来不批阅公文,也不处理政务。。。

张信:那你错了,我做的是定方向、改错误、用对人。这就像一个船的船长,他不管帆也不掌舵,为什么那么重要?政务王珪行,民生归化公孙策行,教化百姓司马光行,诉讼经济曾巩行,军队事物我有张家军的人,请问我还要操心什么,真正要说操心,我还缺个很会算账的帮我管张记的生意。

高滔滔:府君不弃,小女子愿意为府君管一管张记。

张信:这就算了,这次回京还有一事,那就是皇后娘娘同意了我俩退婚,而赵宗实那边也同意收你做个侧室。

听到这里高滔滔突然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给自己喜欢的人做妾还是给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人做正妻。张信除了没有那层初恋光环其他都甩赵宗实八条街,甚至赵宗实纳自己还是张信求来的。

不等高滔滔回复,张信就说:那就收拾收拾后天我们出发。

离过年还有两天时候,张信一行四五十人回到了东京城,高滔滔则是被马车送回了家

而张信则是先回吏部报道,然后回家。

今天家中甄家、沈家的人都来了。

现在这两个老丈人看到张信态度完全不一样。

甄家甄义已经调回京中任刑部右侍郎,而沈弘则是当了一个从六品下将作监丞。

可他们看到张信这个晚辈进来还是站起来行礼

“拜见张学士”

张信:二位即将是我的泰山,是我给二位行礼才对。

两位岳父一听只得坐下。

甄义:那我就托大,贤侄这回春节待京城多久啊。

张信:看情况吧,大概一个月还是有的,我想把婚事办了才走。

沈弘:这好,这好啊。

张信:只是我这次要禀告父亲,我只是纳妾不娶妻。高滔滔和我的事情感觉有点强扭的瓜。还是算了吧。

张少贤:我这里倒是有两个人选,二位兄长也在帮忙参考下,一个是汝南王的三女长乐郡主,还有一个乃是天波府杨公二姑娘杨满堂

沈弘:就我对官家了解,这两个都不好弄,与高家联姻是最适合官家利益和张家利益的方法。

甄义:张家现在地方和军方都开花了,如果选了一个藩王的话容易让管家怀疑,要知道管家现在还没有子嗣。至于选天波府那就是加强张家在军方的话语权。

张信:不是,怎么又回到这里,意思还是要娶高滔滔咯。。。如果是皇帝女儿我就忍了,他高家算个屁啊。

这一天不了了之,

年29,也不知道谁放了消息张家初五纳甄氏,初八纳沈氏。现在全府都在布置着。

同时张信也带着家人大肆采买布置婚事。。。

来到御街这边时候,张信突然看到一个熟人:巴沙尔。

这时候一个中年波斯人走了出来看向张信:这位公子,您认识巴沙尔。

张信:九年前,那个八岁孩子。。。

巴沙尔一想:九年前。。。。我来过东京城,认识一个。。。。你是那个小公子?

张信是我,没想到这么多年又看到你了,这次你又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巴沙尔:可惜了,我的东西卖的差不多了,剩下就是一些乱七八糟小玩意,你过来看看。

张信跟了过去看,果然这边只剩下一些普通的金银首饰,可却又发现基本封面镶金嵌玉的书本。

巴沙尔说:朋友,这是我的老师伊本·西拿编写的三本是,第一本是他二十岁时候编写的医书——《医典》,还有《治疗论》、《知识论》,这几本都是汉文的,是我来华夏刊印的各10本。

张信:没听说过伊本·西拿,不过有没有阿维森纳的著作。

巴沙尔:阿维森纳就是我老师伊本·西拿啊。。

张信赶紧翻看起来,这个阿维森纳是十一世纪的大医学家、诗人、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被称为世界医学之父。

张信一边看一遍认可里面的观点,尤其是在内科和解剖上的独特见解和案例,尤其是他提出了人体寄生虫理论,,看着看着张信准备翻页,却被另一只手翻了回去:我还没看完。

这时候张信才注意自己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

那少年看着看着说:这么说来有些病还真是体内有虫啊。可这虫在哪里而来。

张信:水中,不干净的食物甚至一些生冷的食材中,我们先民也是发现这类问题,才主张把食物做熟再吃。

少年:可有的食物做熟了还是会生病,这又为何。

张信:细菌。。。不过现在技术看不到,等我的显微镜做出来了,就行了。。。

少年:兄长可是有更好地东西。。。。能不能给我看看。

张信:东西只在概念,现在技术还做不出来,估计要等两年。

少年:那能不能让我也都去看看,学生对医学、机关等术一直很喜爱。

张信:学生?你是举子?

少年:两浙路杭州钱塘学子沈括拜见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