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酒何寻 作品

第二十九章 来自兆国的战马(第2页)

 

“原来如此。明白了。”

 

“坊间一直有传,左尚书令支持贵妃的长子景王夺取储君之位。一年前景王满二十,按理,加冠娶妻后就应离京就藩。左尚书令却劝陛下让景王留在京师。不过陛下没有同意,景王还是去了藩地。”

 

薛元诏感慨窦荆见闻广博。“窦荆,你居然知道这么多事情。你都怎么知道的?”

 

“这些事情都是坊巷间传的。我来长兴府四年了,这些事都能听到一些。像收复故土这样的大事,街头巷尾总有人谈论。”

 

“也是。”薛元诏对窦荆的态度有些感兴趣:“战和之事,你站哪边?”

 

“我站右尚书令。”

 

“我和你一样。”薛元诏也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国两败于启国,北面国土被窃,实在耻辱。必须雪耻。”

 

“只要右尚书令坚持,收复故土就有希望。”

 

听窦荆说到这里,薛元诏不由得在脑中极力回想他的这位祁伯。因为从隼州出发时薛铭御反复的强调,他回到长兴府后还没有去拜访过祁尚卿。他上一次见到祁尚卿已经是十年前了。十岁孩童时期的记忆都快模糊了。他都快想不起祁尚卿的样貌了。只有最近这几年他从薛铭御口中听到了一些事情:你祁伯在隼州挡住了启国人,回到朝廷当了宰相。

 

二人说话间,店伙计将酒菜摆上桌了。

 

“肚子早就叫唤了。”薛元诏动了筷子。

 

“是。”窦荆也动了筷子。

 

下午。酉时。

 

薛元诏从府尹署回到了家里。

 

一进门就看见正厅里坐着三个人。定眼一看,除了陆娘,其余的两个人竟然是秦子姝和薛昀珺。三人正在闲叙。

 

“母亲,妹妹,你们怎么来了?”薛元诏又惊又喜地走进正厅。

 

秦子姝见是薛元诏回来了,着实喜悦,从座位起身:“我儿怎不回隼州见爹娘?”

 

“这刚入职,还没有空闲回一趟隼州。母亲见谅。”

 

“阿哥!”一旁的薛昀珺跟薛元诏打招呼。

 

“字练得怎么样了?”

 

“阿娘夸我的字大有长进。”

 

“那就好。几时到的家里?”

 

“一个时辰前。”

 

“母亲要回京城,也不先来信说一声呢?”薛元诏又问秦子姝。

 

“怎么?你要娶个妻来迎我?”

 

“倒不是。”薛元诏笑着说道:“那母亲为何突然回来了?”

 

秦子姝笑而不答。“陆娘已经做好了晚饭,就等你回来了。先吃饭吧。”她说道。

 

“是,母亲。”

 

晚饭后,秦子姝吩咐薛昀珺帮着陆娘收拾桌碗,再将薛元诏叫到了正厅。

 

“坐下来说。”秦子姝坐了主座。

 

薛元诏坐了侧座。“母亲这次回长兴府,是因为什么事情?”

 

“我儿聪慧,什么也瞒不过你。”秦子姝笑着说道:“你还记得年初时我给你说过的话吗?”

 

“母亲指的是?”

 

“你动身回长兴府时,我告诉你,等你中了进士,帮我做件事。可还记得?”

 

“元诏记得。那母亲要我做什么?”

 

秦子姝笑着问道:“你入职也快半年了,长兴府的大小衙门,可听闻有尚未婚娶的年轻才俊?”

 

“母亲的意思是?”

 

“珺儿已经十八了,早就是嫁人的年纪了,该给她物色一位郎君了。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儿明白了。”薛元诏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既然是母亲的吩咐,儿一定照办。请母亲放心。儿一定在长兴府给昀珺物色一位称意的郎君。”

 

“嗯。”秦子姝对此答复很满意:“昀珺这次回来,就让她留在京城了。你是兄长,照顾好你妹妹。我过几日就回隼州了。”

 

“母亲不多留些时日么?”

 

“你父亲总是忙碌台里的事务,家里的大小事,不得由我费心?”

 

“父亲还是每天板着脸吗?”

 

“忘了给你说了,你父亲现在,每日哼调唱曲的,早晚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