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酒何寻 作品

第三十八章 隼州来的奏疏

七个月后。

 

十一月。

 

自从去年此时在畅园里遇见,薛元诏和丁妤儿已经认识整整一年的时间了。薛元诏一连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提笔给远在隼州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向双亲表达了他想去丁家求亲的想法。他同时告诉薛铭御和秦子姝,他也给薛昀珺寻找到了一份良缘,只要双亲同意,他就做主妹妹的婚事。

 

他寄出了信,等待薛铭御和秦子姝的回信。

 

……

 

十一月十日。上午辰时。尚书台。

 

丁奉坐在他的书房里,看着身前书案上的一封奏疏。奏疏是隼州道行台令薛铭御发来的,今日刚到。这是一封急疏。

 

薛铭御在奏疏里写道:武兴十五年十一月一日,边境突报,启国于边境集兵,日夜操练,不知何图。臣即赴边境,见其无分昼夜、操练无止,声势颇巨。臣即呈报,请朝廷应备。

 

丁奉看了奏疏,提笔签拟意见的时候却犯了难。自从隼州保卫战过后,朝廷里逐渐有了主和的声音,反对与启国再战。主战主和的,每每因为战和争执不下。尤其是这一年以来,双方的矛盾越来越重,眼下已经针锋相对。最主要的是,主战的是太子和右尚书令,主和的是左尚书令,自己作为尚书令,又该站在哪一边?这封奏疏又该如何签拟呢?是整军以备,还是放任不管?

 

思索许久,他提笔在奏疏拟上自己的意见:事发突然,请陛下速开殿论。

 

他将奏疏合封,唤来侍从,命其付人速速送入宫中。

 

……

 

下午,未时。长兴宫,宣成殿。

 

皇帝邹顒在两刻前看到了薛铭御发来的奏疏。按照尚书令丁奉签拟的意见,他即命内侍省召太子和要臣入宫议事。

 

宣成殿内此时君臣已经到齐了。除了皇帝邹顒,还有太子邹嵘,尚书令丁奉,右尚书令祁尚卿,左尚书令丁疏琰,翊卫大将军魏通,章台御史李铮,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尚书。

 

内会开始,邹顒将薛铭御的奏报告诉众人,垂询意见。

 

一听北方的边境有情况,主战的祁尚卿第一个发言了:“陛下,启国人在边境练兵,此事绝不简单,应速作应对。”

 

主战的祁尚卿发言了,主和的丁疏琰自然不甘于后,奏道:“陛下,臣以为,启国人如果真的要兴兵,又怎么会如此大张旗鼓呢?这不是故意提醒我们防范吗?”

 

“那左令以为,启国人在边境闹这一出是为了什么?”邹顒问丁疏琰。

 

“不过就是练兵而已,让隼州道多加关注就是。如果我方反应太过,让启国人误判形势,怕两国真的就要再动兵戈了。”

 

“左令,我们若不及早应对,倘若启国人真的南下,怕就晚了!”祁尚卿反驳丁疏琰。

 

“没有的事情,如果反应太过,催生战事,怕也是朝廷的罪人!”丁疏琰回击道。

 

当朝左右尚书令又因为战和起了争执,在座的其余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邹顒见这两人的架势,眉头一紧,便让其余的人陈述意见。

 

只是其余人的意见也不一致。有和祁尚卿一样主张的,也有和丁疏琰一样主张的,各有各的理由,说也说服不了谁。会议变成了辩论。

 

除了尚书令丁奉仍旧不发一言,和之前许多次内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