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郎君 作品

第276章 另类的面试

1989年,在日本经济泡沫最高峰的时候,索尼以出资6700亿日元,合4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这笔收购被称为“索尼历史上最大的谜团”。

 

当时担任索尼经营战略本部长的郡山史郎是这样说的:“收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与美国的政界、财界加深交流。”

 

因为盛田昭夫曾说过,他在纽约第五大道住了很多年,但从来没被邀请参加过有政客和财界人士出席的当地聚会,索尼在美国还不是一流企业。

 

其实索尼的产品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美国市场,1970年更是成为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企业。

 

但盛田昭夫作为索尼的灵魂人物,他从来没有被邀请参加过财政界的宴会。也就是说,他虽然和美国人有商业交往,但一直没有被认可为伙伴。

 

仅凭经济能力是无法融入美国顶级圈层的,即便是阿拉伯的石油巨头也不会被邀请参加这样的派对,盛田昭夫试过很多种方法都融入不进去。

 

参加宴会是外交手段的一环,如果本人不被认可,但还想参与的话其实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办法,那就是带好莱坞的女演员同去。

 

电影公司在美国社会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电影是发源于美国的产业,是美国文化本身的骄傲,与汽车和电器产品的定位完全不同。

 

不论是政界还是财经界的聚会派对,都热衷于邀请一些好莱坞的演员参加。

 

如果某人的妻子是好莱坞的女演员,哪怕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喽,因为是夫妻同行,也能获得参与的资格。

 

有妇之夫的盛田昭夫当然不可能离婚后再找一个好莱坞女演员结婚,那就换個思路去当电影公司的老板好了。

 

因此他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深层次的目的是想得到“只要邀请了盛田昭夫,就能带来好莱坞女演员”的好评。

 

这样他就能被邀请参加各种派对或者宴会,从而融入美国的顶级圈层,扩大索尼的影响力,把索尼打造成美国的一流企业。

 

刘元昊在美国的经历和盛田昭夫其实比较类似。

 

1980年,兴元投资就进入了华尔街,但一直到91年海湾战争时在其他人纷纷选择做多,而兴元投资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做空石油并大赚一笔后,刘元昊和兴元投资才开始被华尔街注意到。

 

再加上他一直很用心的经营和沃伦巴非特的关系,得到了巴非特的力挺并抓住机会成为美林银行的董事,又和华尔街站在一起支持拉链顿上台,这才得到了华尔街的初步认可。

 

所以刘元昊对盛田昭夫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做法是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不代表他能接受望远镜娱乐公司像索尼一样亏成狗。

 

索尼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是个十足的新丁,盛田昭夫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目的又不纯,把收购后的哥伦比亚影业交给了一群吸血鬼打理,董事会成了摆设,派过去的总裁成了人形图章,所以5年2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刘元昊再怎么说香江还有自己的电影公司,而且手握公司超过半数的股权和经营权,只要谨慎一点,把项目审核流程管严一点,哪怕他对2000年之前的美国电影印象不深,亏钱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和盛田昭夫想融入美国顶级圈层不同,刘元昊已经进了这个圈子,不需要好莱坞的女演员开路,他更多的是奔着赚钱来的。

 

等到2000年后,那几个著名的系列电影,望远镜娱乐公司只要拿下其中的一两个ip,公司的估值就将水涨船高。

 

因此,对于望远镜娱乐公司新负责人的人选,刘元昊不需要他多么才华横溢,长袖善舞,反而执行力强,听话的人会是第一选择。

 

得益于好莱坞的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米勒趁着刘元昊还在洛杉矶的时候,迅速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三位候选人。

 

一个其他中型制片公司的高管,一个已经离职的派拉蒙中层以及一个前CAA经纪公司的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