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不要太亮 作品

第二千一百九十二章 一心所在(第2页)

  他在大河上没有办法,一旦登陆,说不得还会成为曹军的机会。

  他想深入,就让他深入,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调集人马,远远跟住,一旦敌军的用意标明清楚,则加以合围……

  甘宁和诸葛瑾是听不见荀文若的一番分析,否则可能会出一身汗。没有定边军那般到位的军情,后者依旧能做出精准的应对。

  当然,对甘宁诸葛瑾和蛟龙军而言,从他调周必回头的一刻,就做好了一切风险的准备。魏郡是主战方向,甘某可以不惜一切。

  但此时,曹操却犹豫了,一向杀伐决断的他,很少会有此情形。

  “文若,你说以叶悦之的用兵,战前如此封锁消息,有没有可能眼前的一切都是假象?定边军随时反戈一击,攻击兖州?”

  此言一出,书房内安静下来,第一反应是不会。摆出前所未有的阵势,且各个军团全部到位,声东击西?太过勉强了吧?

  但那是定边军,叶欢统领的定边军,还有他们干不出来的事情?当曹操提出之后,荀彧与戏志才也不得不重新思索可能性。

  很快,荀彧否决了这种可能,但理由并非他分析出了细节。声东击西到底会不会是叶欢的真用意,没人能够确定。

  “明公,眼下战局,不管叶欢如何想,我军已然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会无所不寡,以弱胜强,我军只能坚持自己的打法。”

  荀文若用的是,排除法,我既然没有办法应对你的所有可能。那就按我自己的节奏来,以弱胜强,再跟着对方走,绝无希望。

  他的决断是正确的,但却并未能完全说服曹操,后者还在犹豫。希望可以做出完美的应对,无所不备,未必无所不寡。

  当年伟人读三国,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但也曾说过,曹孟德这个人,是假众人,真主意。意思就是,他心中会早有答案。

  有人说出来了,我顺势而为,自己能听进去建言,心胸不凡。但若是没人能说出来,那么大概率,我得遵从自己的本心。

  伟人的六字点评,应该说不是贬低。似曹操这样的雄主,没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反倒是奇怪了。

  于是乎,曹操犹豫了一夜,掂量种种可能,直到第二天早上,他采用了荀彧的办法。仔细思索之后,荀文若之言,乃真知灼见。

  但这一夜,却给了甘宁极大的机会,蛟龙军展开,完成部署。一夜多久?四个时辰,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近乎贻误战机。

  是曹操的错,还是荀彧的错?说错,可能对二人过于苛责。他们的对手是叶欢,定边军对战争,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理解。

  把位置换过来,变成叶欢和贾诩,会不会还是有这种情形出现?

  叶欢不敢保证自己不会似曹操那般多疑,早在当年讨伐黄巾之时,高顺就对朱中郎说过,叶将军用兵,是最为谨慎的。

  很多人看过他的过往战绩,会觉得他喜欢出奇弄险,其实是假象。

  不过把荀彧换做贾诩,后者就不会等上一夜,叶欢不决定,贾诩敢帮他决定。你考虑吧,我先安排,所有的责任,我扛。

  这一点,在当年王允董承与叶欢的朝中之争,表达的极为明显。贾屠夫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贾诩做好了一切准备。

  性命,名节,在他眼中,都比不过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叶欢何幸?能得毒士如此回报?原本时空之中,赤壁和汉中两次进言失败之后,贾诩便一直韬光养晦,直到曹丕才小试牛刀。

  最后活了七十六岁,得以善终,子孙也位居高官,家族兴隆。

  论智谋,荀彧可能不在贾诩之下,但若论主公对之的信任,叶欢却要胜过曹操。对贾诩,他是没有半点的怀疑。

  且贾诩在定边军中的地位,要远胜荀彧。从典韦到张辽,张飞高顺,谁敢不听军师将令,这几年,他是一直让郭嘉发挥的。

  扬人抑己,亦更显他为人的风度。其实在与叶欢目标相合的那一刻,贾诩早已不在乎了,现在能让他在意的,只有一件事……

  这件事,做起来也很是危险,稍有不慎,不但性命堪忧,还会背上骂名。且对于臣子而言,亦是极为犯忌讳的。

  但即便如此,还有很多人追随贾诩,除了有共同的目标之外。毒士没有谋划不成之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