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八十八章:大唐第一份报纸


                 最早的报纸是汉代的邸报,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

  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是一种用于通报的公告性新闻。

  由于历朝百姓识字率很低,邸报这种信息载体,只限于各氏族及各地方行政单位使用,而小老百姓只见过告示。

  可韩斌手上拿着的邸报,则是由进奏院编撰整理发行的,也是第一份面向大众的报纸,只是价格有些贵,五文钱一份。

  里面记录着朝廷的政策,各地的大致民生、风俗,还有一些社会名人的文章,这种扬名的方式一推出,就倍受世家大族的追捧。

  邸报内用了一个小版块,介绍韩斌发明活字印刷的前后经过,由其是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生追求,让韩斌这个在文人中臭名昭彰的家伙,获得了极大的称赞。

  “五文钱一份对百姓来说,还是太贵了。”宋璟觉得这个价格不太亲民。

  “刊印一份的成本就将近七文,卖五文钱朝廷明显亏本,要不是这些大儒自费出版文章,成本会更高,而且多数百姓不识字,买了也看不懂。”低头看报,韩斌在寻找什么。

  “嘿嘿!看来朝廷这次没亏,老宋你看,李琮在上面刊登了广告,是我们的白酒,看来可以涨价了。”

  在仔细看看,这广告位的价格可不低,三寸见方就要每月三万贯月供,下面还有好几处空的版面,还明码标价的写着“等待进驻”。

  看来酒坊和造纸作坊要扩建了,这是。。。

  今年冬季很短,导致了很多农业上的问题,比如山东很有可能发生蝗灾,西北地区也可能出现大面积干旱。

  干旱的问题不是很大,自从李宪带走了一些韩家的建筑骨干,朝廷的小型灌溉建设就没停过,了不起就是粮食减产,在不行就用点常平仓的存粮。

  可蝗灾就不同了,但凡带绿的都能被那玩意啃光,为此朝堂上发生激烈争论。

  姚崇建议在蝗虫还没长成之前就开始捕杀,以往的朝代之所以没能对抗蝗灾,是因各地百姓没有尽力灭蝗所致。

  卢怀慎则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相抗,乃德行缺失所致,需要帝王焚表罪己,祈祷上苍宽恕,若捕杀蝗虫有伤天和,只会加剧蝗灾。m.

  “怪了,老卢虽然迂腐了些,可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何况当初在洛阳皇宫,死了那么多人,也没听他说过有伤天和呀?”韩斌很疑惑,难道是自己看错?人命不如虫命?

  “可能和魏知古去世有关。”宋璟有些黯然,魏知古也算是他的老友了。

  “啥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有些意外,这是韩斌来到大唐后,第一次有相识的人去世,听到魏知古去世后,那个说话硬邦邦,做事一丝不苟,有些爱讲大道理的正直老头形象,在脑海中浮现。

  “上个月的事,你不知道也是应该的,魏知古死前说过,不希望把自己的死讯告知天下,他不希望自己的老友伤心,老夫也是不久前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