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219章 冲冠一怒为平民


                 商贸城的地址选在了两山之间,可以减少建造成本,南北两堵墙,直接使用山上的石料和土方,减少材料运距的同时,还增加了城内的可用面积。

  劳力则全都来自幽州附近,以契丹人居多,这是李娑固的要求,为的是让契丹百姓多一份生计,因为韩斌建城是给工钱的。

  古时建城多用徭役。何为徭役?无偿为封建统治者劳动的人,有力、杂、兵之分,他们没有工钱只有简单到令人发指食物,就这还不一定吃的饱,顺带一说,劳动工具也要自备。

  本来徭役只被最高统治者征召使用,也多数用于国家工程,由于各时代的统治阶层太能生了,贵族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近乎零成本的劳动力,也成了他们的福利,不过只限定在封地内,也只能有限度的征召,否则会导致生产力下降,人民的生活无法延续,最后只能造反。

  商贸城的建造显然不用担心这事,建城的资金来自三个方面,两地的税收保证建造资金的持续性。

  商人们的自发捐赠,说是自发不如说是商铺预售,贯穿商贸城的主街道自然成了黄金地段,街道转角处更是争夺的厉害。为此,李娑固还亮出了刀子,从同族间抢下两间。

  另一份就是启动资金了,韩斌和李娑固之前谈妥,大唐和契丹凑三成资金,毕竟是国家工程嘛,不出点钱实说不过去。

  谁知商铺预售如此火爆,单是钱财都达到了两百万贯,这还是把一部分钱换成粮食后所剩下的,两个主事的人在看到账本后,均是会心一笑,默契地对启动资金的闭口不谈。

  而卢齐卿这段时间一直在十里外的临时交易点,商人们越来越多商业活动就越发的频繁,虽说税收方面有专人负责,但汉人和契丹商人因语言和习惯问题发生的摩擦不在少数。

  尤其是粮、盐、马匹、铁等一些战略物资需要特批,山贼马匪之流自是不敢靠近,但不代表他们不敢打商道的主意,与李娑固协商剿匪的事离不开卢齐卿。

  “老张不是拨了三千兵马去巡边了吗,您还黑着个脸干嘛?”

  “还干嘛?那就是一帮屠夫,前些日子还好,所杀盗匪一看就是狠辣之辈,前天我的人回报,被杀的人中出现了女人和半大的孩子。”

  韩斌清楚卢齐卿说的妇孺肯定不是唐人,因为张守珪下过严令,屠戮平民者斩,可他口中的平民必然与契丹人无关。李娑固也不会去照顾汉人,那契丹军队的杀戮中就必然有唐人。

  可边民通婚历来都有,毕竟都是穷苦人,能搭伴一起生活并组成家庭也是人之常情。

  兵者凶器也,兵锋所过尸横遍野不是说笑,毕竟军功多数是建立在尸骸上的,里面有多少无辜人不得而知。

  唤来乌知义求证,韩斌的脸冷地吓人,追捕马匪山贼时说不得会进入唐人与契丹人组成的家庭,唐军自然只杀契丹人,可杀完才走契丹军队就来了,把活着的唐人又杀一遍,难怪没有一点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