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254章 搞事情


                 文官在朝堂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李隆基执政时期,大唐也在这时候用文化输出影响着世界。

  不过一些人除了学问上的研究外,还特别热衷权力,希望不只在文化圈内有影响,还希望在大唐的方方面面。

  世家门阀和唐初的勋贵,在武周时期伤了元气,李隆基上台后,一些新贵登上了舞台,韩斌也算其中之一。

  本来世家大族以为渡过了武周的黑暗,能在新皇时期恢复往日的荣光,继续把持朝政,与皇权分庭抗礼。

  可清河崔氏的倒戈却让他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尤其是活字印刷和廉价造纸术的出现,更是直指世家大族的根本,也就是民间影响力与不受控制的人才输出。

  以后人人有书读,还都能读的起书,那将来朝堂上站着的人就未必是自己人了。

  到那时皇权便少了对世家的依赖。

  说的严重些,千年以来世家高不可攀的地位将不复存在,甚至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所以他们现在很着急。

  着急从各方面打压活字印刷的发展,以及一些关联的政策,比如官办学堂和书籍刊印。

  可是仍然不够,李隆基上台后,执政的强势可谓油盐不进,世家大族的武装力量也不复唐初,来硬的也显然行不通,更何况内卫复起。

  内卫是什么人?

  一股武周时期行走于黑暗中的人,世家和朝中大员有几个经的住他们的明查暗访,单是私兵这一块都够他们喝一壶的。

  此时摆在世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像清河崔氏那样,站到李隆基那一边。

  要么培养或笼络一些原本不屑笼络的一些人,最好还是武将,比如出身良家子的张守珪、斐旻等人。

  他们地处边陲又手握重兵,所以笼络边军的优先级远高于朝中闲赋的武将。

  同样也是最难笼络的一批人,因为付出的代价是极高的,不然筹码不够谁会轻易背叛皇帝?

  当然,一旦投入世家大族,回报不可估量,毕竟边境乱不乱,边军说的算。

  只要边境一乱,朝中那些家伙能说的,能做的就有很多。

  达到政治诉求后再一言平定边乱,更能显出世家的对大唐的控制力。

  现在加上幽州的巨额边贸利益,就没有不眼红的。

  笼络幽州将领便与其他地方不同,因为边军在幽州想赚钱很容易,显然利诱效果不大。

  然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拿住边军将领的把柄,再行拉拢之事。

  他们眼中的这帮边军,十个有九个不干净,另一个是犯了事还不自知。

  一合计这方法好呀,代价不高还行之有效,这才有了边令城这一出。

  韩斌把其中的分析一说,几人恍然大悟。

  “那现在得罪了边令城,他会不会上报陛下,他是监军,放走谢未城的事,他一定会知道的。”

  卢劲松有些担忧,心里觉得很对不起韩斌,毕竟放过谢未城说到底是为了他的一些所谓道义。

  “要不,做掉他?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八戒的提议得到了铁头和幺鸡的赞成,尤其是幺鸡已经跃跃欲试,只要韩斌点头,他保证幽州即刻会换一个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