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不太好讲(第2页)

  章氏和苗记虽然都是大的集团,可真要调现金,也就那么回事。

  易飞的投资还在国内。

  估计再大也大不到哪去,他毕竟还是孩子,几千万都觉得是巨大的数额,才这么正儿八经地问。

  几千万……

  “我没有什么项目需要投资,就算再投资几条最先进的电器生产线,每条最多也就几百万美金。”

  易飞说道:“我觉得有一个项目如果您去做的话,操作好了,几年内应该能赚很多钱。”九九小说

  现在又不是二三十年后。

  投资一条生产线动不动需要几千万,多少个亿。

  一条全部引进国外生产设备的冰箱生产线,也就两三百万美金。

  明年,他就能挣来很多条生产线。

  赵丽丽一看易飞的表情就知道可能有什么所谓的卡“bug”。

  易飞要告诉妈妈,他一直说想办法让妈妈挣些钱来弥补她。

  赵丽丽走过去把餐厅的门关上,并反锁了。

  这些事最好还是不要让别人听见,杨叶和雪城哥也不行。

  苗惠昕看看易飞,又看看赵丽丽,“什么项目这么神秘?”

  就算他们有什么内部消息,也不用这么小心吧。

  这是在家里,又不是公共地方。

  他们能得到的消息,赵雪城和杨叶想知道应该也不难。

  易飞说道:“从去年,赵总就派人去了西北老大哥那里,效果还不错,前不久拿了两个不少的订单,里拐外拐我们能挣不少钱。”

  他真的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他又不是预言家。

  说出来,她得妈妈相信才是。

  苗惠昕愣了下,“上次来的时候,聊天的时候我听你说过,从贸易上说,确实是个机会。怎么,需要资金还是人脉?我可以帮你和赵总。”

  儿子的切入点确实不错。

  那里缺乏轻工产品,但不缺乏重工业品和资源。

  物资倒腾到国内,以赵总的人脉,确实有不菲的利润。

  章氏虽然也做贸易,也做能源,但并没有和西北老大哥有多少关联。

  那个地方以前是进不去,现在太过混乱,投资环境远远不如内地。

  如果自己去做这些生意,倒不如让赵总和易飞做,他们需要资金和人脉,自己提供些帮助就是。

  易飞说道:“不是,我和赵总不需要资金,现在也有点人脉,我给妈妈的建议也不是在那里做贸易,而是做金融。”

  这玩意真的不好描述。

  并不是这件事难表达,而是表达完了,妈妈是否相信,还有如何向她解释。

  他一个高中生谈金融投机,谁会信。

  苗惠昕有点不明白,“金融?”

  章氏在欧洲的产业主要在西欧,她并不太关心东欧的一些事情。

  易飞还懂金融?

  他还了解东欧的行情?

  章氏也做金融,主要投资在能源和矿产上。

  “1980年,约翰加尔通先是对作为帝国最薄弱的点,柏林墙作出预言,认为它将会在十年内倒塌,西北老大哥也将步柏林墙的后尘。”

  易飞说道:“再过一年多就十年了,我估计三四年内西北老大哥就将解体,而在这个程中,将有机会从中大赚一笔。”

  他其实对金融投资并不懂。

  至少他认识周书文之前是不懂的。

  认识周书文之前,也就那几年种菜时攒了点钱,那点钱连在津城买个小户型的房子都不够,根本从没想过资本运作,甚至他连炒股都不会。

  周书文不但经营电器,她的财富其实大部分来自己股票、房产,也可以说是投机。

  她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远远比电器市的了解多得多。

  对那些金融寡头的发家经历都非常清楚。

  她经常对易飞说,如果她早生多少年,早就是千亿富婆了,她经常畅想如果是她,当年在西北如何运作,如何抽身,而且把版本不停完善。

  易飞都不知道,她出于什么心理反复推导那些已经过去二十年的事。

  他听得多了,自然也觉得她说的非常有道理。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91年的周书文也仅仅16岁,还在读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