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树下 作品

第17章 八国联盟,终结了这场闹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一点不假。”

  “亡国必先亡民,这群人虽然来路不正,却也代表着最底层的人民。”

  “一开始只有星星之火,现在火越聚越多了!”

  ……

  各个朝代,各个时空。

  上至王朝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抬头望着此刻出现在空中的画面。

  只见画面里,一开始义和团只有一家,但很快,到处都布满了义和团。

  一张张黝黑平凡的脸,就如野草一般,迅速蔓延,迅速生长,最终到了连慈禧太后都不得不重视的程度。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破天。

  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将山!”

  先是很多农村大山响彻起这样的口号,渐渐的,这些口号逐渐蔓延至了城镇里。

  最终,入京!

  他们都是做普通的农民,而抗击西方列强,是清廷士兵的工作,怎么也轮不到他们。

  可是看着如今国破山亡,他们愤然起义,愿为未来希望大国而战。

  这是顶替清廷在抗击洋人啊!

  “腐朽的百姓是如何觉醒?我想我看到了……”

  唐朝,一叶扁舟之上,李白躺在上面,一边喝酒,一边看着天空上的画面。

  脸上浮现一抹微笑:“如此,甚好……”

  大国将倾,最先觉醒的不是当权者,也不是大臣,更不是书生,而是这群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乞丐、轿夫。

  他们大多都没读过什么书,大字都不识几个,但国难当前,他们却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把这称为‘浪漫’、‘义务’,也是自我救赎的一条光明大道。

  “杀啊!为了能吃上饱饭,儿女有书可读,推翻洋人争权!”

  一次次针对洋人的起义围剿中,他们举刀大喊,以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长枪短跑。

  更有甚者,掏出了刚画好的符箓和咒语,以这般形式抗击洋人。

  相信神灵会赐予他们刀枪不入的身体,这是他们的信仰,西方的教堂,他们并不认可。

  在皇帝们看来,这种行为或许封建,乃至愚昧,但在当时,这赐予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勇气,面对流血死亡,他们都无所畏惧。

  这种勇气令各朝皇帝们所震撼。

  还有种错觉,开国的契机,极有可能在这群农民乞丐身上。

  久而久之,慈禧太后也准许了义和团的行为。

  “以往呢,红花会、白莲教,还有长毛太平军都是乱民,无一不是要乱我大清!这义和团扶清灭洋,倒像是我大清的赤子啊!不过呢,这一个朝廷最难得的总是稳定,不管多好的事,动静一闹大了,就不再是好事了!”m.

  朝堂之上,慈禧这么说道,对义和团抗击洋人的行为很是赞赏。

  一时风光无两。

  【然,义和团的行径很快遭到西方列强的抗议,慈禧采取表面实则,实则纵容的态度,激起了西方列强的怒火。】

  【那一年,是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达到高潮,彻底激怒列强怒火,以帮助清廷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八国联盟成立,一举攻破天京城,慈禧连夜逃出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