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树下 作品

第37章 第一次起义,向着理想之国迈进!(第2页)

  一开始是改良、改革,后来是变法,最后是革命,国民的思想站起来了。

  不再如几十年前那般迂腐、腐化、愚昧不堪。

  他们有了血性,他们敢于反抗了,进步,何等之快?

  “这个民族,终于让我感到了一丝心惊……”

  李世民喃喃自语。

  一个国家,可怕的不是一次两次起义暴动,而是思想上的觉醒。

  那将带来改朝换面的变化!

  “这个国,真的要变天了……”

  天空中,盘点继续。

  【1906年,时隔三年,被关押的章炳麟终于被释放。】

  崭新的画面出现。

  “哐当!”

  监狱的门打开,留着一头寸头的章炳麟缓缓走出。

  一抹阳光照到他眼睛,令他忍不住撇过头去,微微眯起了眼睛,来抵御强光的不适。

  一段时间后,他才适应过来。

  他恍如隔世般,深深吐出一口浊气。

  狱中三年,出来后世道变了。

  这三年他尽可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他知道外面建立了光复会,与华兴会,最后两大组织合并成了同盟会。

  而同盟会的会长,是那位孙先生。

  正当章炳麟开始为以后的道路规划时,眼前出现几道人影,他告诉章炳麟,他们是孙先生派来的,恭请先生加入同盟会!

  太炎先生大喜。

  画面一变,东瀛。

  章炳麟站在同盟会正中心,义正言辞的宣扬、演讲。

  他即兴发挥,称自己为‘章疯子’。

  “我对此不以为忤,反倒希望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因为自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扫除腥羶,建立民国。”

  “自盟而后,为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有谕此盟,四万万人共击之!”

  ……

  这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同盟会的成员无不喜极而泣。

  他拿起笔,开始写书。

  担任《民报》的主编,并在东瀛讲课。

  一位年轻人经常来听他的课。

  他叫周树人。

  太炎先生与这位年轻人一见如故,便收他做弟子。

  “我在东瀛留学间,总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

  周树人提笔,在一本书上写下。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香江。

  孙先生与黄兴策划的起义细节基本完善,并为第一次起义制订《革命方略》,将革命之后分为三个时期: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

  向理想之国迈进!

  “终于要开始了吗……”

  现在,大秦。

  始皇帝眼睛微眯,看着烙印在天空中的文字,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看得太久了,也等得太久了。

  目光所向,无不是清廷腐朽,列强环伺,底层民众被压迫得苦不堪言,甚至挺直腰板都做不到。

  这个国,很大段时间,是没有希望。

  可是现在,他终于看到了一点星星之火的苗头。

  他害怕。

  但是更多,是期待。

  “朕愿你们能在大清腐败、列强环伺的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