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树下 作品

第49章 大波澜终将到来,打响中华大地的第一枪(二)(第2页)

  慷慨冲入清军的炮火之中。

  林觉民很快倒下了,炮火模糊了他的眼睛。

  他想起了亲人。

  家有弱妻幼子,他写下《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这一刻,林觉民眼里饱含热泪。

  “意映,觉民先去也!”

  方声洞也死了。

  他倚靠在墙角,上衣敞开,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体征。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本吃穿不愁,可国家羸弱的局面,让他愤慨。

  “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

  他用鲜血与生命写就一封《禀父书》!

  起义发生后,他毅然冲在最前面,身中数弹而亡。

  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冯超骧也死了。

  起义前的黎明,他曾因家中父亲摇摆不定,可最后,他毅然踏上赴死之路。

  “国家的事是公事,家事是私事,我爱父亲虽然远超常人,但现在应该放弃私事而投身公事!”

  “我宁愿背负不孝的罪名,也不能失去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以至于最后沦为亡国奴!”

  然,冯超骧参加起义后没多久,父亲病情恶化,不治身亡。

  听闻噩耗,冯超骧大口吐着鲜血,大喊道:“父亲,如果胜利,事成之后,我当自刎向父亲谢罪!”

  从这之后,冯超骧再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无论是为革命还是为了尽孝,在冯超骧的心众,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死人。

  ……

  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人士,同样陨落在这场起义之中。

  画面一变,起义结束后的广洲城,满目疮痍。

  路上布满了起义军的尸体,无人认领,任由大雨冲刷、腐烂。

  “他们的尸体,不该流落街头,无人问津,当厚葬!”

  远处,一道身影静静站在起义过的地方,严肃而庄重的望着这一具具尸体。

  他是潘达微。

  不顾朝廷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身份,组织了一百多位收尸人。

  将七十二具革命义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郊外的红花岗。

  新的画面展开。

  这一次,众朝帝王们看到的,不是黑白的画面,而是彩色,有像素的画面。

  明显拍摄于现代。

  这是江离特地找的现代的记录片。

  黄花岗上,一座座墓碑林立,上面遍布花环。

  “徐日培、徐昭良、徐保生、周华、杜凤书、余东雄……”

  “林觉民、陈更新、喻培伦……”

  一个有名有姓的名字出现,深深烙印在众朝皇帝们的眼中。

  题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丰碑永矗立,烈士魂永存!】

  这一刻,嬴政、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所有皇帝全体起立。

  他们身处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空,但是此刻看着眼前一座座丰碑,他们也忍不住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