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树下 作品

第176章 余生艰险尽,后继可沾晖!


                 长夜夜尽天明。

  遥远的天穹边际,也终于出现了一抹淡淡的鱼白。

  一缕微弱的破晓之光由远而近划过长空,这一刻,李守长看到了。

  他驻足,停了下来,随后眼里浮现出了希望的光芒。

  随后他笑了起来,那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这片土地荒芜且贫瘠,是革命之火未烧到的地方。”

  “可是已经有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前赴后继。”

  “用不了多久,这里终将会变成一片红色。”

  ……

  他喃喃自语着。

  雪还在下。

  他却缓缓脱下了自己的毡帽,放于自己的左胸前。

  那是他对林祥谦、施洋等人最大的敬意。

  “革命不会忘记你们。”

  “被拯救的劳工们,也不会忘记你们。”

  “如有必要,我也时刻准备着!”

  是的。

  无论是林祥谦,还是施洋,都让李守长感同身受。

  他甚至想到了一位年轻的故人。

  他也倒在了四年前的那场风雷之中。

  一夜白头的年轻学生,一边游行,一边大口吐血。

  他们不正是坚定自己心中的信念,才走上这条路的吗?

  见过太多屈辱的人,觉悟总是更高的。

  在这一刻,甚至想到了自己,还有仲甫。

  尽管他已经预感到了结局不会太好,但这是必须经过的。

  “天终究还是会亮啊……”

  黎明终将到来。

  李守长望着渐亮的天幕,下意识的伸出手,想要去触摸。

  黎明的希望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

  北宋。

  王安石疲惫的翻了一个身,时不时的咳嗽几声的。

  变法失败的他,身子骨也日渐苍老了。

  不可否认的是,变法失败的他,也是需要心灵寄托的。

  他将希望寄托在了后世这个名为‘中华’的时代。

  比他所在的朝代更加昏暗,更加没有希望。

  可那些人,不都是硬生生的挺过来了吗?

  王安石原以为自己没有做到的,会在后世之人的身上看到。

  可是世道太黑暗了,一次次的充满希望,却又一次次绝望。

  王安石疲惫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见过了太多前赴后继为了一个时代拼搏的人。

  他们每一人,都能风起云涌。

  王安石的脸色变了。

  渐渐的,他开始愿意试着去相信这些人。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飞蛾扑火,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我缺失的,正是这种立志改天换地的勇气!”

  于是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盯着风起云涌的天幕,喃喃自语。

  “也许我们宋朝,早就需要这种‘无产’来改天换地了……”

  ……

  很快,天幕中画面还在继续。

  二月七日之后,全国各个地方的工人浪潮退了下去。

  可是和息事宁人不同,每一条铁路的工人们,都凝神屏息,沉寂着。

  他们的眼神也终于不再麻木,而是充斥着怒火。

  除了工作的时间,他们闲暇下来时,都会捧上一本书看。

  从前他们是不爱看书的,有的甚至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可是自从林祥谦牺牲了之后,他们就开始学习起来了。

  “先生的精神永存,我们工人要想崛起,靠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我们全体劳工们的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