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树下 作品

第214章 此刻,最伟大的人!(下)


                 :

  北宋。

  王安石只是静静看着,一生执着于变法的他,知道他所其希望的理想,这辈子是无法实现了。

  他只是将希望寄托在后世。

  但是,他看到了一群读书人,不畏生,不畏死,只为了心中的一个理想而前赴后继,但是现在,他看着一位位无产人员被枪杀、迫害,也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

  当看到那位的妻子在庙中求佛的时候,他站了起来。

  不止是他,大明的海瑞走出了书房,凝望着天幕。

  川蜀,姜维往嘴里猛灌了一口酒。

  大唐,李白醉意更甚,视线更加朦胧。

  ……

  这一刻,来自不同朝代,不同时空的文人们、思想家们、诗人们,冥冥之中都感觉到了一种绝唱。

  来自这位叫李守长的读书人。

  他们不悦而不同一起开口:“李守长,历史长河中应当有他一份名字!”

  天幕之中,出现了新的画面。

  四月的天气,温暖之中带着一点微寒,来往行人依旧得穿上繁厚的衣服,无声的穿梭在各个小巷中。

  步入这一月后,渡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难熬,仿佛渡过一个世纪。因为谁也无法保证,接下去的一秒,会不会有一位无产人员因此而消亡。

  一处房间里,陈仲甫静静坐着,眼神带着愤怒,盯着面前的老校长。

  一种无言的怒火,从他的眼里喷薄而出。

  全国各地都传来屠杀的消息了,国民派终于是背叛了革命,露出自己的獠牙。

  老校长像是感觉到了他无言的愤怒一般,沙哑开口。

  “你的执念太深了,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救国理念。无产,并不是适用任何一个时代。”

  “任何救国的曲线都逃脱不了武装争斗,国民派效仿西方,曾经初步取得成效。”

  “曾经的并肩作战,都只是在试验而已。”

  他尽可能的劝说这位弟子,让他不要这么愤怒,擦亮眼睛,清晰的看待这个国家。

  他迷茫太久了。

  可是,他的眼里还是充斥着愤怒:“可你看看国民派做了什么,搜捕、屠杀、迫害,你知道这段时间有多少人死去吗?”

  “为什么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驱逐?就不能温和一点吗?”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他站了起来。

  透过窗外的身影,恍惚间,他看到了许多身影,有他的挚友,他的两个儿子,还有赵誓言、曲秋白……太多太多。

  这些人,都会受到迫害吗?

  一股愤怒,充斥在他胸膛,他终于感觉到慌张了,但是更多的是迷茫。

  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是中止革命,保全性命,还是迎难而上,哪怕牺牲性命。

  正在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了他。

  老校长用一种悠长的声音说道,言语里透着惋惜:“救国才是大道,当千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这段历史,会庆幸我们这么做的。我们没时间等无产成长起来了,必须站队!”

  声音不重,却如重锤一般,狠狠砸在他的心头。

  他依旧在颤抖,但是情绪已经渐渐稳定下来。

  他知道,一个残酷的乱世要拉开序幕了。

  天幕中,画面一变。

  尽管这段时间风声鹤唳,他已经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可是危险还是到来。

  他清除以自己的性格,不会是一个长寿的人,但是他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用无产的理念将这个国家带出泥潭,他从不追名逐利,只是为了这个国。但是上天,好像并不愿意给他再多的时间。

  四月六日的清晨,妻子带着小女儿去外面散步,大女儿则是待在家中看着报纸。

  然而下一刻,‘啪’的一声尖锐枪响,紧接着,不远处传来一阵纷乱喊叫。接着,许多人从矮墙跳入了他们的院子里。

  赵刃岚也听到了枪响,急忙赶回家中。那一刻,她的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她的本能反应竟不是逃跑,而是拉着女儿飞快朝家里走去。

  只见屋子里已经沾满了军警,他们拿着枪,对准了自己的丈夫和大女儿。

  李星华吓得脸色苍白,尽可能的后退。

  李守长缓缓起身,护住了自己的家人,对这些人的到来并不意外。

  他从容开口:“你们是冲我来的,无关我的家人,抓我就行。”

  李星华只是在后面静静看着,觉得自己的父亲,无论何时,都是那么的平静,声音充满伟力。

  当看到他们连他的妻子女儿都不肯放过时,他只是微笑:“星华,不要怕,跟我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李星华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写:“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着父亲和我。一个坏蛋立刻冲到跟前把父亲的手枪夺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