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树下 作品

第224章 点题!他们如何定义辉煌!


                 画面就此变黑,天幕也变得沉寂下来。

  各朝的天空,也随之静默。

  一九二七,这一年实在太长了。

  暗杀是主旋律,牺牲,也是主旋律。

  死去的人太多了!

  无产前路在哪儿,他们看不到。这个组织,就像一个破碎的一叶扁舟,在黑暗无边的海浪中模糊前行,稍有不慎,就会被一个风浪打翻。

  明朝,年迈的张居正只是看着,双目却渐渐湿润了。

  他坐了下来,在桌上开始记录这些人的生平。

  “李守长,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二十四岁东渡东瀛,接触马列主义学说,二十七岁写下《青春》歌颂青春,同年编辑《甲寅》一书抨击旧社会,二十九岁找到无产道路,号召新青年,组建马列学说会,扶持工农……”

  “赵誓言,头颅被砍下,身躯依旧矗立不倒——五四风雷之中号召师大附中学生的组织者,十九岁赴发国,与下一代人一起创建海外旅欧支部,回国后领导震惊中外的沪海第三次工人大罢工。”

  “陈焱年,鸣人之后,迷茫过后寻回真我——二十四岁加入无产,二十六前往两广担任组织要职,亲力亲为,共同发展该地区的无产前景,一年后引导震惊中外的港岛罢工。”

  “还有很多……”

  “……”

  大宋,岳飞沉默不语。

  后辈风骨,超出他想象。

  良久,他才发出声音:“这些人,完全可以不用死的……他们可以先一步逃离,离开后从长计议。”

  “可他们没有,而是毅然决然选择赴死。”

  “这便是无产——我岳家军,比不上!”

  唐朝边塞,黄沙漫天。

  王昌龄将一桶酒倾洒下黄土之上,低声说道:“先生走好!”

  “先生走好!”

  “先生走好!”

  ……

  下方,也有将军士兵将碗中酒倒下,以他们的方式尊敬着这些后人。

  依旧是唐朝。

  吴道子一言不发,坐在画前开始画画。

  不多时,三道栩栩如生的人像活跃于纸上——

  戴着眼镜,留着胡子,严肃寡言的是李守长;

  面庞清秀,身材消瘦修长的是赵誓言;

  轮廓分明、面如刀削斧刻,目光炯炯有神的是陈焱年!

  “接下来,是谁?”

  吴道子轻声道。

  正在这时,天幕中出现了新的变化。

  那是希望的田野。

  清晨,光露和朝阳缓缓升起。

  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从山间走来,向着光芒。

  他也终于不再是二十多年的年轻人,他更成熟了,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他的目光永远温润,看着这片破碎不堪的大地,像玉石一般。

  这些年的一路走来,他见过太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太多没书可读,甚至食不果腹的孩童。

  街上不断传来军阀路过的跑动声,顺手带走了百姓们的民膏。

  有年幼的孩童站在他的身边,稚嫩的声音问道:“先生,我们的国家,还有希望吗?”

  是啊。

  现在的国家,连年幼的孩子们都感觉不到希望了。

  “会有的,希望。”

  可青年始终只是声音平静的说着,不知不觉,眼中已经饱含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