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痞军师 作品

第352章 偷不如偷不着的调调


                 可曹操虽然性别为男,但那变脸的速度绝对不比后世的女人差上多少,这不,才刚刚问过对策,便又动了别的心思。

  “念祖啊,你看后方隐患既然已经解决,不如我等前往雒县一观如何?”

  刘章揭开脸上的一片树叶,露出一只眼睛看向曹操……呃……有点儿辣眼睛……

  虽然在视觉冲击之下刘章觉得胃部有亿点点不适,但还是强忍着开口,不过那重新盖上的树叶从某种程度上出卖了他真实的想法……

  “我看魏公你这就是显得难受,也就是你这岁数,换成个孩子这叫多动症你懂吗?真是的,这日子多惬意?绝景在前不说,还有这么多人伺候着,偷着乐吧你就……”

  刘章这话也不算是无的放矢,放到后世去,就剑阁关这种地方的古迹若是被保存完好,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人山人海,用一句“走马观花”都不足以形容那造孽的旅游环境……

  除此之外,刘章还有另一个顾虑,那就是这座雒城本身……

  雒城之坚,其实是要超出后世之人所想的,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初平中(公元190年至193年间),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城县城,筑阙门。”

  从这段话中便能够一窥雒城之貌,毕竟这个阙字本身就代表了古代建筑的标表等级,虽说雒城与其他古城一样都是使用的第二类阙门,也就是城阙,但根据史书的习惯,既然特别提到自然便有其特殊的用意。

  就例如这雒城,若只是新筑一座县城,按照史书的记载习惯一般就是: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县筑城。

  可这里却特别提到了阙门,为的便是凸显这座县城的坚固,毕竟阙门作为一城门面,特别留在史书之上,就是为了彰显这座城池的坚固,而主张修建的刘焉也会借此青史留名。

  说白了,等到了后世,这座雒城必然会与刘焉联系到一起,这也是史官在拍当权者马屁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