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行人 作品

第451章 双方的优劣


                 汉军不慌不忙的作风显然是刺激到了蛮子们脆弱的神经,没有什么比无视更加让人愤怒的了,尤其是双方处于敌对立场的时候。

  不过愤怒归愤怒,蛮人们虽然军事素养一般,但并不是傻子,最基本的战场生存法则他们还是能够理解的。

  相比于眼前的汉军,蛮人很清楚自己一方的优势是什么。

  首先就是人数,按照之前的情报来看,黄忠所统帅的直属部队大概在十万上下,这一部分人是曹操兵进益州之时带来的汉中兵马,接下来是荆州汇合过来的十万人马。

  不过荆州来的这批兵马战力相当一般,基本都被黄忠用来加固对于益州各地的统治了,并未带到味县一带来。

  接下来就是投降了朝廷的那些原本益州将领的私兵了,这些人黄忠用着不顺手,基本也都被留在了后方做些无关紧要的驻防工作。

  最后就是孟达部的两万人马,不过这一批人的下落不明,按照刘循与蛮王们的猜测,大概率是作为黄忠的后备队使用的,当然也有可能在某处用来设伏。

  总体算下来,黄忠在味县这里能够动用的兵马大概在十二万上下。

  至于调动各地驻军,可能性不大。

  一者调动军队需要时间,但根据探子们传回来的情报,至少半年内黄忠并没有大规模调兵的迹象。

  二者嘛,益州毕竟被黄忠占领的时间不长,如果后方不留下足够的兵力,未必不会有刘璋的旧部反复。

  而反观刘循与蛮族的联军,单单是摆在明面上的军队数量就接近二十万,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不能代表蛮族的战争能力。

  首先就是南地的世家,尤其是那些与蛮族交好的,其家族本身的私兵也不是个小数目,虽然只能打打顺风仗,但咬着牙挤一挤,凑出个十万八万的军队并不能给这些地头蛇造成太大压力。

  其次就是蛮族自身,毕竟西南地区本就是他们的主场,若是不计后果,他们可以继续从族内抽出青壮继续投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