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的命运 作品

第389章 核计划的基础(第四更,求订阅)

 第389章 核计划的基础(第四更,求订阅)

 绿波遮天的热带雨林中,一条公路从中蜿蜒而过。在汽车于高速公路行驶时,看着道路两侧的热带雨林,李毅安禁不住要为日本俘虏的工作效率点赞——虽然2号高速,也就是东海岸高速,但是从长官到太平的1154公里高速路工期只用了23个月,比西岸的一号高速提前了整整九个月。

 不得不承认,俘虏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毕竟,对于俘虏来说“消极怠工”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惜了……”

 李毅安之所以会说可惜,是因为现在俘虏已经全部用于开垦,至于筑路等基建工程都交给了移民,现在从四八年下半年,为躲避战火唐山的移民越来越多,甚至都已经接近了极限值——11月份有多达127万移民通过各种方式涌入南洋。

 为了安置激增的移民,除了加大垦殖区作业面积之外,还新上马了十几个大项目,现在李毅安去的卡扬河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继基纳巴唐岸河水电站之外,南洋第二个水电站,机组装机量是30万千瓦,看似规模不大,可15亿度的发电量,不仅可以供应东海地区的工业用地,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供应婆罗洲的核计划。

 这也是今年全面推进核计划的原因——掣肘原子弹研制的电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很多人都以原子弹只要有了u235就行,可u235的提取需要大量的电力——美国开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年用电200亿度,苏联开发第一颗原子弹,每年也要用掉100亿度。

 尽管在过去的三年里,婆罗洲已经建立了五座大型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瓦,但年发电量也就170亿度,再加上水电以及工厂自备电厂,发电量才200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