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回乡提出调动(第2页)

  可待在乡政府,只能处理一些琐事,还要听领导的招呼,短期内能出什么成绩呢?

  只有到村里去当驻村干部,才能充分施展拳脚。

  落后的村子,虽然条件会苦一点,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基础差底子薄,可以干的事情多。

  而且随便做出点成绩,都会显得非常醒目。

  郑华军点点头,说道:“那是,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嘛。”

  祁同伟看郑华军的态度,觉得有戏,便转头问杨振民:“杨所,我们乡哪个村最穷?”

  “应该是紫溪村吧。”杨振民回道。

  “那我就去紫溪村好了,郑书记您觉得呢?”

  “紫溪村不行。”郑华军想都没想,就直接否决了。

  “那里的条件太恶劣了,组织涣散,民风刁蛮,而且交通和通讯也极其不方便。

  你一个人过去,要是出了什么意外,上面追究下来,我可担待不起。”

  祁同伟听了,非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坚定了这个想法。

  “郑书记,那样的话,我更应该去了。

  组织涣散,我是党员,可以帮忙整顿建设。

  民风刁蛮,我是学法律的,可以去宣传普法,提高群众素质。

  至于经济条件差,交通和通讯不便,说白了就是穷,我去了以后,会想尽一切办法,带领村民们致富。”

  郑华军和杨振民对视了一下,祁同伟说的挺好,但在他们看来,这只是年轻人天真的理想主义,根本不切实际。

  真要有那么容易的话,紫溪村的面貌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嘈杂声,郑华军灵光一闪,来了主意,指着窗外说道:

  “小祁,你先不要急着做决定,说来也巧,今天刘彬副乡长要带人去紫溪村办事,要不然,你也跟着过去,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再说。”

  祁同伟走到窗前往下看了一眼,只见院子里聚集了七八个乡政府工作人员,各个办公室的人都有,且都是青壮年男子。

  “这么多人,去办什么事?”

  “紫溪村有户村民,不仅自己拖欠三提五统,而且还鼓动其他人一起抗缴,影响极其恶劣。

  乡里已经开会决定,今天过去,对他进行强制征收。”

  “三提五统?”祁同伟觉得有点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不会吧小祁,你到乡里也快一年了,连提留统筹都不知道?”郑华军有些诧异,心里甚至起了一丝轻视。

  唉,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小子大概是书读的太多,办公室坐的太久,一点也不接地气。

  就这,还想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紫溪村的落后面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原来是这个。”祁同伟顿时恍然大悟,提留统筹的名气如此之大,他上辈子又是在财政局上班,怎么可能不知道。

  只不过他参加工作那会,提留统筹已经正式取消,成为了历史档案,没有亲自接触的机会,再加上郑华军说的是三提五统,所以一时没反应过来。

  所谓的提留统筹,指的是村提留和乡(镇)统筹。

  村提留有三项,分别是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乡(镇)统筹有五项,分别是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优抚费和交通建设费。

  这些收费项目,是八九十年代乡(镇)村两级政府最核心的财源。

  刚开始,基层政府还能遵守上面的规定,提留统筹的征收比例不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农民能够承受的起,并没有太大意见。

  但是,从94年开始,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