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农村基金会的问题(第2页)

  王学斌身为中学老师,自认学识不俗,便主动和祁同伟谈天说地,没想到才过了一会,就被祁同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老老实实的当他的听众。

  最后,祁同伟实在困的不行,闭上眼呼呼大睡,而王学斌却心情沉重的盯着天花板,彻夜未眠。

  初三早上,祁同伟带着王子衿重新出发,要去岩台给刘和光拜年,王子佩死皮赖脸的非要跟着去,谁都拗不过她,干脆全家出动,把普桑坐的满满当当。

  初四,祁同伟把王子衿一家人丢在岩台,自己独自前往京州,第一站当然是高育良家。这回终于没有再扑空,而且还见到了正在读高中的高芳芳。

  但不知为何,她和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爱打扮了,似乎对祁同伟不太友好,眼神里带着一丝敌意。

  从高育良家出来,祁同伟又和吴天德、徐海峰和洪大发等老板见了一面,互相问候了一番。

  至于梁璐和陈岩石,现在已经没有再见面的必要了。

  初五初六两天,祁同伟回到金山,往李达康、易学习、尹国平、王大陆等县领导那里转了转,他既不送钱,也不送烟酒,一律送二十斤茶油和两罐茶叶。

  他们如果喜欢,那是自己的一份心意,要是不喜欢,爱扔不扔。

  大年初七,假期正式结束,所有单位都开始上班。

  祁同伟回到红山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分管财政的副乡长刘彬,和乡基金会的负责人,了解基金会的情况。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基金会全称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其性质为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和农村信用社这样的国有金融机构相提并论,倒是和后来的村镇银行有些类似,但也不完全一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受包产到户影响,农村经济活动日趋繁荣,但农行和信用证主要以吸取农民存款为主,却把大多数贷款发往城市,导致农业资金缺口极大。

  于是,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大面积出现,泛滥成风。

  为了制止这一乱象,农村基金会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汉东省的农村基金会业务开展的较早,八十年代末期,各个县区就相继成立了农村基金会总会,所有乡镇和部分富裕的村子也成立了乡镇基金会和村基金会。

  由于农村基金会的存款利息更高,贷款手续更简单,一度发展的如火如荼,甚至有取代农行和信用社的势头。

  实事求是地讲,农村基金会对农村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繁荣,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但与此同时,基金会自身的问题也很严重,由于缺乏金融机构监管,内部管理十分混乱,贷款操作极不规范。

  最最关键的,还是风控意识太差,并且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贪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