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副市长周信是个人才(第2页)

  原因很简单,京州和梅关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城市。

  棚户区还好说,基本大同小异,但城中村的区别,就大的去了。

  梅关地处山区,是个贫穷的地级市,没有多少外来人口,城中村以平房为主,承载功能有限,像戴久林那样的钉子户,为数不多。

  但京州是副省级城市,辐射功能强大,吸引了很多外地务工人员,他们经济能力有限,大多数都蜗居在房租相对便宜的城中村中。

  因此,京州的城中村里,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楼房,要想拆迁改造,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祁同伟和周信,以及秘书长孙玉亭,秘书刘建平等人,全都穿着休闲的便服,轻车从简,来到了市里现存规模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九龙村。

  该城中村占地面积约八百亩左右,居民户数一千二百多户,户籍人口四千余人,但流动人口高达上万。

  这里地段极佳,距离光明区政府、区人民医院和商业步行街,都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祁同伟下车后,看看周围的高楼大厦,再看看身边的一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城中村内主要以低矮的楼房为主,两层到四层不等,其中还夹杂着少数平房,像极了郊区的小镇。

  房屋与房屋之间,挂满了杂乱无章的电线,粗的细的都有,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安全隐患极大。

  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异常,路边有大量的门面房,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店铺。

  面馆、大排档,包子店、便利店,服装店、美容美发等等,应有尽有,占道经营的早点摊和水果摊,更是随处可见。

  很多房子的外墙和电线杆上,都贴着各种各样的传单,有招租的,有家政的,有店铺广告,甚至还有“重金求子”……

  这里和大城市格格不入,但又充满了最地道的烟火气息。m.

  走了一会之后,祁同伟让大家在外面等着,自己单独进了一栋招租的三层楼房。

  “你好,这里是有房间出租吗?”

  “你要租房子?”屋主打量了祁同伟一眼,感觉他的穿着和气质,不像是租客。

  “我先看看,如果合适的话,就租。”

  “好吧,我家还剩下一个房间。”房主领着祁同伟上了三楼。

  出租的房间很狭窄,目测只有十几平米,放了一张床和桌柜后,便没有太多的空间了,而且房间内光线很不好,估计一年四季也晒不到太阳。

  “请问这房间多少钱一个月?”

  “三百一个月。”

  祁同伟摇了摇头,道:“租金倒是不贵,就是条件差了点,我还是不租了。”

  “你不是来租房子的吧?”屋主问道。

  “你怎么知道?”

  “我们这里条件确实不好,来租房子的,都是外地打工的,看你的样子,如果不是老板,就是公家的人。”

  “呵呵,让你看出来了。”祁同伟笑了笑,又道:“其实我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今天过来,是想了解一下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

  为了避免露馅,他刚说完,就直接出了门……

  离开九龙村后,一行人又到其他几个城中村走了一遍,实地考察的结果,最终令祁同伟改变了想法。

  “周市长,依我看,城中村还是不要拆了,只拆棚户区吧。”

  “为什么?”周信有些不解。

  “城中村改造难度大,更何况,外来务工人员生存不易,需要一个可以安身的场所,还是把城中村留给他们吧。

  我的意见是,由市里拿出一笔钱来,改善城中村的基础公共设施,让居住环境好一点,对市容市貌的影响小一点,就可以了。

  至于拆迁改造工作,暂时先放一放,过些年再推动吧。”

  “祁书记,您真是体恤民情,爱民如子,京州人民能在您的领导下,何愁过不上好日子。”周信伸出了大拇指。

  ……

  新的京州发展规划,很快就做出来了,但祁同伟并没有直接拿到常委会上讨论。

  在此之前,他要先给李达康及其亲信来一个下马威,以减少推动新规划的阻力。

  当然,祁同伟并非要动丁义珍,现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被他拿来第一个开刀的,同样也是山水庄园的常客。

  光明区政府办主任,秦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