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子宝贝 作品

第337章 大唐科举的那些事儿

“主播,想看小郑高考……不是,是想看小郑春闱!”

 “想看+1!”

 “想看+!”

 “这春闱可不是高考那么简单的吧?”

 “肯定的,全国读书人能参加的才多少?而且录取率也低的吓人!”

 “只在电视剧里面看过春闱,但是看了主播直播以后才知道好多和电视剧差别大了。”

 “不说别的,刚才主播参加大朝会,乌泱泱的坐了那么多文武百官就是电视剧里面看不到的。”

 “我刚才数了一下,整个大殿的官员加上咱们主播一共是222人!”

 “哈哈哈,好2的数据!”

 颜开笑着说道:“按规矩只有五品以上的才能参加大朝会,整个长安五品以上文官大概是接近两百人,不过还有出去公干的,告假的,估计能去一百多人。”

 “加上几十个武官和我,刚好凑了这么一个数字。”

 唐朝这会官员算是比较精简的。

 上朝人数也就这么多。

 像是明朝成化23年,一次上朝去了1100多人。

 大部分官员都只能站在大殿外面。

 “主播,再给咱们讲讲唐朝的科举呗!”

 “对对对,这唐朝科举和电视上看的有啥不一样的?”

 颜开这个时候正坐着马车逛长安城呢。

 这长安城的繁华,直播间好多网友在他们第一天来的时候就见识过了。

 加上也没啥好讲解的,看见直播间的网友要求讲讲科举,他就随口介绍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的,在古代,这秀才和进士都是文人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进士比秀才要高不少,那范进中举就是一个老秀才中了举人。”

 “举人还得参加殿试,考中了才是进士。”

 这时有个弹幕问道:“主播我看有的自媒体说秀才就等于小升初升上去了是初中生,举人就是高中生,而进士就是大学生,是这样的吗?”

 “是个粑粑啊!”颜开笑着摇头:“听他们瞎鸡儿扯呢!”

 “谁家大学生一年就二十几个啊?”

 “只有二十多个?这么少吗?一年二十多,这可比清北保送名额还少!”

 “不能这么比,现在人口和考生多嘛!”

 颜开对此倒是表示赞同的,他说道:“确实,这个时候读书人比后世可少多了。不过这个进士录取率还是非常低的。”

 “根据记录唐朝在282年的科举历史中,共举行了273次科举考试,总计录取了约8455名士子,其中进士约为6692人。平均一年23个人吧!”

 “不过现在主播过去了,以后大唐的进士人数应该会增加吧?”

 颜开倒是有这个自信,只要提高大唐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性,自然这些进士人数就增加了。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唐就那么多官位,要是进士多了,没有那么多职位怎么办?

 颜开只想说,难道大唐的进士就不能去天竺、波斯、琉球、南诏、真腊、吕宋、安南、骠国这些地方做官了?

 只要愿意克服,方法总比困难多!

 叫侍卫帮忙买了一份花折鹅糕,早上出来那么早,胡乱塞了点东西,这个点儿也饿了。

 “主播这吃的啥?这么好看!”

 “花折鹅糕,大唐的一种点心,外面是米糕反复翻折成的花型,里面有鹅肉!”说道这里颜开有些得意的说道:

 “要不是我大量收购鹅绒鸭绒,使鹅肉价格渐渐下跌,这花折鹅糕可是只有大户人家才吃的起的,这街边可看不着!”

 “主播,说科举呢,别歪楼!”

 颜开瘪了瘪嘴,这不是你们自己问的我吗?

 不过也赶紧把直播话题给拉了回来。

 “刚才说到哪里了?哦,说每年考上进士的没多少人,其实在大唐,秀才比进士更少!因为大唐的秀才就不是后世那个意思!”

 “大唐春闱考试分六科,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中,秀才科才是老大!”

 “《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皆将秀才科列为常选科目之首,主要考察国家大政方针,《唐六典》记载,“其秀才,试方略策五条”。”

 “所以现在这会儿啊,这秀才的含金量可是十足。秀才科到高宗就停止了。”

 “因为难度巨大,很多时候只选得出来一个人,或者一个人都选不出来。整个大唐前期,李渊钦点6个秀才,李世民钦点22个秀才,李治钦点一个秀才。”

 “整个大唐总共也就29个秀才,厉害吧!”

 颜开这都是躲自己马车里面说的,隔音效果好的很,外面人也听不见,要不然听见他直呼李渊、李世民的名字还得了,特别是他还说了李治都钦点了秀才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