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欢 作品

第1141章 大势所趋(第2页)

  梁欢也一直往市里跑,工人的分流问题,他要参与,设备的处理问题,他也要参与进来。

  经过几天的参与,他也得到了青化厂那边最终的数据。

  在职职工,四千九百三十六人。住房,三千五百套!

  是不是比两万少了很多?

  正常!

  青化厂以前是国企,这个头头塞个人,那个头头塞个人,下面的小领导们也顺带往里塞,反正只要挂上号,国家就给钱。

  这一塞,就塞了接近一万名临时工。

  能当上临时工的,这还是有人的。还有很多连临时工都算不上,替临时工或者说正式工上班的。

  这类人,又占了好几千。

  怎么叫替人上班?

  人家有分配名额,不想出力,拿出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钱给你,你去顶班,就这么简单。

  就这还很多人捞不着呢。

  市里出台的补贴政策,只面向这四千九百多正式工,至于临时工、顶班的,没有任何补贴措施。

  临时工比顶班的好一点,有青化厂的聘用手续,可以去工商局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

  顶班的啥也没用。

  是不是不公平?

  这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平的。

  接近两万人,再加上还有很多浑水摸鱼的,市里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连续开了几天会,梁欢已经摸清了市里的大体意思。

  用青钢买下青化厂,买断工龄、以及出售固定资产等带来的资金,给所有正式工增加一部分收入。

  这部分收入,绝对不够买下房子的,但是够职工们再就业,付清银行利息的。

  这也就是当下市里资金紧张,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财力雄厚,直接都给你解决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市里为职工们考虑得也是细致入微。

  梁欢简单盘算了下,每个正式工,大概能分到一千左右。这笔钱,应付当下是绰绰有余了。

  忽然他想起曼丽,曼丽的房子也在青化厂家属院。虽然曼丽和自己不缺房子住,但那房子可是曼丽和前夫的呀。

  散会之后,他来到办事处,让杨秘书取来七千块钱,然后又买了点东西,驾车来到了小鱼山。

  丫丫上幼儿园去了,家里只有丫丫奶奶。

  见到梁欢来,丫丫奶奶急忙询问邢元山咋样了。

  “再过几天就出危险期了,十天八天的就出院,我都处理好了,您不用担心。”梁欢笑道。

  “那就好啊,你们俩的事儿,拖得太久了。”丫丫奶奶感慨道。

  “阿姨,您进来,我有件事儿跟您说。”

  “好。”

  进了屋,梁欢把七千块钱放在丫丫奶奶手上,道:“阿姨,家属院那边,要进行产权到个人了,这是七千块钱,您拿去,把那个房子放在您的名下。”

  丫丫奶奶看着一沓钱,不知所措道:“给我干什么呀,你要给,也是给曼丽啊。”

  “阿姨,那是您儿子分的房子,我和曼丽您不用担心。它是属于你的,将来你也可以把房子过在丫丫的名下。”梁欢道。